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年终总结 > 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结

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结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1-24 阅读: 字体:
201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结201年,xx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全市财政工作实现了调中有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的预期目标,财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助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1年,一方面把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时间上抓紧、措施上务实、征管上从严。一是密切关注“营改增”改革、房地产市场变化及南水北调工程税收等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持续跟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和入驻企业建设、开工、经营状况,关注湍北新区、南邓一级公路、湍河湿地公园、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将全市4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乡镇税收收入的增长点,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关口作用,督促政府性资金建设项目就地纳税,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分析调度,密切与征管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查找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配合税务部门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税收管理,建立产业集聚区企业及重点项目税收台账。对纳税在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逐月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收变化原因,为企业创造守法经营的环境,同时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7月份和11月份,为改变乡镇收入进度迟缓的局面,召开乡镇收入形势分析会议,帮助解决乡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乡镇收入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了加压紧逼的工作态势。全年乡镇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万元,增长7.9%。三是深入挖掘地方税种的征收潜力,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稽查和清欠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所得税税源调查、发票专项检查、房地产行业税收检查,以查促收,增加了财政收入,弥补了减收因素。督促税务部门加强对服务业及餐饮业等征管薄弱行业的管理,扩大网络发票推广应用范围,扭转行业税收下降趋势。四是落实《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开展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情况核查,强化财政票据管理措施。全年完成非税收入xx万元,增长1.%。按照统一软件、统一项目、统一票据、统一报表、统一接口的原则,建设我市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目前已经选择部分单位上线运行测试,201年将在全市所有执收执罚单位推广运用。另一方面把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力度上加大、政策上吃透、谋划上超前。面对上级转移支付制度“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的主要改革方向,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上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要素保障,加强与上级的衔接和沟通,密切跟踪相关政策动态,以“不信东风唤不回”的自信和努力,全年向上争取资金41.8亿元。其中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城乡一体化转移支付和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等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1.9亿元,增长10.4%,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三)民生支出达到新水平。201年,我们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突破0亿元大关,达到1128万元,位居省直管县第二位,增长10.1%。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43.3亿元,为公共预算支出的84.%。二是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亿元,增长8.9%。征收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929万元,监督发放8194万元,确保各类对象足额领取到应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城市低保资金7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833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923万元和敬老院工作人员生活补助资金107万元,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管理,保障了2万名城市低保、万名农村低保和1.27万名五保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提高了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拨付资金4041万元,确保1.34万名抚恤对象按照标准领取生活补助资金;安排资金920万元落实1408名义务兵优待政策;拨付资金714万元对全市2012和2013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进行一次性经济补助。筹措资金0万元,保障1128名孤儿的基本生活并提高养育水平。四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全年医疗卫生支出8.24亿元,增长2%。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筹措新农合资金.74亿元,全市参合率达到99.8%,支付农民补助资金.47亿元,187.2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筹措城镇居民医保资金389万元,支付补助资金203万元,对4千余名参保居民实施住院补助。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013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向城乡居民开展专项服务。安排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70万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投入资金17万元,落实了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和9.万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政策。(四)支持三农取得新进展。201年,我们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集中财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机会,争取财政资金1272万元用于构林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实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刘集镇1.万亩项目区提质改造,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争取粮食增产科技支撑项目资金4万元、一般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932.万元,提升了农业种植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财政部门补贴保费1134.万元完成小麦、玉米、烟叶保险承保工作,补贴31.7万元用于能繁母猪和奶牛保费补贴。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7989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017万元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13万元,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争取扶贫开发资金1177万元,继续做好整村推进、到户增收、就业促进、科技扶贫等重点工作。(五)管理改革迈出新步伐。201年,我们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作为突出的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管理绩效。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细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单独编列“三公经费”预算,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经市委政府批准,将全市财政供养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在上年基础上减少10%。首次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摸清政府家底,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建立预算支出责任制和督导通报制度,将预算执行主要环节时限进行量化考核,支出均衡性进一步提高。二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改革覆盖到市乡两级所有预算单位,全年支付资金总额xx亿元(含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直接支付的比例达到87%;强力推进全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制定全市公务卡使用强制结算目录,目前市乡所有预算单位基本实现了办卡和刷卡的全覆盖。三是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针对行政经费支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出台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培训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和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等项制度,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是强化工资统发联审机制。进一步强化工资统发的有关要求,及时更新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严格落实编制部门确定机构编制和人员、人社部门审定标准、财政部门拨付工资、银行发放到户的财政工资统发联审机制,2013年底财政供养人员xx人,其中在职xx人,财政供养人员比上年减少10人,201年全年统发工资金额达到.2亿元。五是推进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步伐,全年通过政府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预算资金xx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xx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3.2%。拓宽投资评审领域,前置评审关口,努力堵塞基本建设支出管理漏洞,全市评审项目10个,资金21.8亿元,审定xx亿元,审减率为1.4%。六是规范国有资产和会计行业管理。完成全市国有资产信息录入工作,核实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组建公务仓,加强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管理。做好全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七是不断强化监督职能。配合国家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完成了对全市2013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配合财政部驻福建专员办对我市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检查工作。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执行公务支出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和教师评估的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了对全市教师培训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和孕前优生健康资金的专项检查。联合市审计局对全市政府性债务进行清理甄别,为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奠定基础。201年,财政局机关创建为市级标兵文明单位,机关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被认证为省一级,新建财政视频会议室,金财工程实现了与省财政厅的直接联通。与此同时,财政政研、信息网络、机关事务、离退休干部管理、信访稳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会妇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税收增长乏力对财政收入的组织工作压力很大;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不够,精细化水平不高,内部管理流程需要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市委、政府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把加强财源建设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完善财政投入和激励机制,安排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落实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发挥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发挥消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增收引导消费。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探索政策性金融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发行市政债券和城投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支持高标准粮田、农业产业化集群、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落实各类涉农补贴、产粮大县奖励、农业保险等政策,加快实施水利重点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民生财政建设。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支持深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强民生资金监管,让群众在更高水平上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完善财政体制机制。狠抓收入组织工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制度,健全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切实发挥财税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积极支持深化其他领域改革。五是坚持科学规范,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深入学习贯彻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各类业务风险,确保财政干部廉洁和财政资金安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综合采取事前评估、投资评审、政府采购、财政监督、信息公开等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六是坚持素质提升,着力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增强对腐败零容忍的政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突出作风转变,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教育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坚定改革决心,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把好方向、办好大事;树立服务意识,放低身段、换位思考、勤勉敬业、勇于担当;增强效率观念,雷厉风行、部署即办、抓紧落实、善做善成;牢记纪律约束,忠于组织、严明党纪、依法理财、令行禁止,让财政工作在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