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1-05 手机浏览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调整的重点行业及其模式如下。

一、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点轴开发—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支持。

这一模式的含义是:

1.点轴开发:以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建立旅游的增长极区域,以此为增长点,以相应区域之间的交通线路为轴,组成区域产业的点轴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已具备这样的条件。

2.产业开发模式:黄河口与湿地是自然人文特色,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是休闲娱乐特色,时家村是戏剧文化特色,垦利是红色文化,利津是历史文化,遍布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的地理景观和科技文化,可以同时开发。

3.市场主导模式:以相应的区域资源为基础,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先以旅游业为先导,再创立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助,鼓励其他产业企业与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资金互动、管理互动、人力资源互动,促进开发。

4.政府支持和创造环境条件:政府提供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支持,继续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演艺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黄河三角洲的吕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演艺业发展不尽人意,在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市场化程度低。演艺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

1.市场引导:演艺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口味,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古今中外的演艺业处在文化产业的中心地位,对演艺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演出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突出公司运作机制:实现演艺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目前,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以公司化为突破口,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组建演出公司,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吕剧和演艺资源仅是一个基础,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提供的经费保障。该模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演艺团体管理体制要快速进行;(2)演艺业要组建产业公司,产权问题仍是核心;(3)引进演艺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培育。

三、影视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水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但是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根据黄河三角洲影视产业的特点,确立的模式为: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数字化支撑。

1.以电视产业为龙头: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和支柱,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的经营转型,在继续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的同时,可开展付费电视,扩大电视节目和资源开发。

2.市场化运作:电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保持电视的媒介宣传属性的同时,一是实行制播分离,把教育类、故事类、行业类的节目分离出来。二是国家政策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除新闻宣传类的节目外,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影视剧制作类组建公司,实行两权分离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鼓励国内其他集团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经营性公司。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类以外的影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制作,也允许境外机构进入。电视产业内的转制企业单位,在确保控股的条件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节目和电视剧的经营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三是改建电影院,组建院线一体。

3.公司化管理:影视产业要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由他们辐射和带动规模提高。在中小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之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加强产业的中间层次,促进影视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比如音像业、演出业、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其次,借鉴影视行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开拓动漫片的播出市场。开拓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走向国内和国外市场。

4.数字化支撑: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十年的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技术、网络技术正在为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08年,我国已宣布用数字方式传送奥运会的实况,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市场价值有4000亿元~5000亿元。蕴涵着巨大商机,成为竞争手段。黄河三角洲的电视影视产业可以采取产业循环的方式,引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实行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用品制造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用品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属于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带动较强的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比较低,基本是空白。由于黄河三角洲对文化用品的需求较低,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要面向全国和国外市场。设计为外向型模式。

1.市场导向: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首先面向本地,同时更要面向国内和全球市场。市场又体现在缺乏文化用品制造业,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进入黄河三角洲,在这里建厂,在全国和国外销售,双向在外。

2.全国分工:明确在全国的分工格局。发达地区的劳动成本高,资源和能源约束明显,全国文化用品制造业必然重新分工;国外的文化用品制造业转移趋势,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的机遇要抓住,利用劳动成本低、资源优势来承接。

3.政府支持:文化用品制造业是属于弱小行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的配合,政府要协调。

五、文博会展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博会展业是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现有中国石油工业博物馆、吕剧博物馆、垦区革命史博物馆、东营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博物馆属于文化事业的范围,公益性较强,没有对其实行企业化运作,也没有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博会展业应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开发模式为:文化需求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化开发。

1.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博业在完成公益职能的同时,依托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相关服务。一是在公众参观的同时提供相关产业服务,如购买相关文化产品、餐饮;博物馆以占有资源走出去,为各地服务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机会,创造产业化。

2.以产业开发为出路:博物馆开发式全方位、立体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提供产业化服务,如文化产品、文物复制品、餐饮等。其次,与其他产业联合的文化开发,如汽车展览、与旅游业合作开发文博旅游业,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电视剧和专题片制作。

3.以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保障。文博业是事业体制,但不等于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引入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以保障文博业的发展。

六、餐饮文化业及其发展模式

餐饮业传统上属于第三产业,但是人们对餐饮的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品位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力。黄河三角洲的餐饮业拥有发达的市场,海产品和地方特色应当以文化提升为目标,即黄河三角洲文化驱动餐饮业,将其发展模式定位为,黄河三角洲文化—演艺业、旅游业—特色菜肴和服务—集团化模式。

1.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魂。用黄河三角洲文化提升餐饮业,形成餐饮业的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是区别其他地区餐饮业的标志。

2.与演艺业、旅游业等产业联合,与餐饮业联合可以使人们将吃与领略演艺文化,把餐饮业转化成文化大餐;与旅游业联合,使餐饮业获得广大的市场。

3.集团化为龙头。近几年已逐步形成大的餐饮企业,如蓝海集团、东胜大酒店等,餐饮业创新并且与演艺业、旅游业结合,需要大资本、大企业的支持,需要尽快建立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内涵的餐饮集团。

七、包装印刷业

包装印刷业属于和文化产业及传统产业联系密切的行业。无论任何产业都需要包装,制造业也需要包装,包装属于制造业的辅助行业,同时包装的设计、印刷又属于文化产业。包装的文化审美的外观形式越来越讲究,强化了包装业的文化色彩。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属于外向型的,面向全国市场,引进高端包装印刷技术和人才,实行两头在外。

八、文化娱乐业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篇2

关键词影视制作;投融资;美国模式;中国借鉴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

美国的传媒娱乐业无疑是现今最发达的产业之一,也是美国经济的主导性产业。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的阴霾下逆势而上,出现了包括百老汇、好莱坞、迪斯尼、时代华纳等大批电影产业巨头,带动了本国影视业的快速发展。1985年,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排行榜第十一位,1994年跃居至第六位,2000年以后,美国电影票房收总额始终在70亿美元以上。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电影已占据全球85%的市场份额,传媒娱乐业开始成为第一大产业。美国影视业的强势崛起与雄厚的资本是分不开的,而雄厚的资本又得益于成熟的资本运作模式。

一、相关背景及概念

投融资包括投资和融资两个方面,两者都是企业进行经营、运作的形式,只是因为涉及到两个不同的主体才分为投融和融资,其目的都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壮大企业的实力。影视产业的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生产、发行和放映,投资主体可以针对不同的环节进行投资。影视制作的投融资就是为“电影和电视剧制作筹措到的足够的钱”的机制,这个环节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这一部分的投融资活动尤为关键。美国影视制作行业,主要形成了以好莱坞和美国电视联播网为代表的两大电影、电视制作模式,其商业运作模式是最为成熟的。因此,本文主要以美国影视制作的投融资活动为对象,研究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主体、渠道和方式,从美国成功的经验模式出发,为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和成熟提供指导与建议。

(一)电影制作投融资

1.主流制片厂模式

电影制作决定了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影视产业是一个高消耗的产业,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信奉的是“高投入,高回报”模式,制作费用屡创新高。如一部《阿凡达》的影视制作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因此,影视制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制作预算和融资。在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盈利模式中,电影发行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美国主要的电影发行商如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迪斯尼、福克斯、哥伦比亚等,几乎主导着整个美国甚至世界的电影行业市场。大量的电影制作公司都附属于大的发行商,这类制作公司的投融资模式被称为主流制片厂模式,发行商在制作公司中持一定的股份,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把大量的风险留给制作公司。

2.独立电影制作模式

除了好莱坞重金打造的商业片之外,美国亦不泛一些独立电影人制作的小成本电影,有时也会成为票房黑马,但这类电影很少。中国也有小制作取得不俗成绩的电影,如前几年《疯狂的石头》,最近比较火爆的《人在冏途之泰冏》、《致青春》等,都属于这类小制作、但票房成绩很好的电影。这类制作公司在美国被称为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它是一个相对于“主流制片厂”模式的名称,一般指在“公司”(也称G8)之外完成拍片及发行工作的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制作公司与发行商没有经济关系,它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属于任何电影集团,主要是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制作影片。

(二)电视制作投融资

美国的电视剧产业已经形成了从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到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节目制作商通过版权贸易从中获利,并不断延伸产业链。1971年,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了“黄金时间播出法”和“辛迪加财政法”,这两条法规的出台成了美国电视频道的“制播分离”政策。“制播分离”的模式使制作方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播出方要想获得制作方的首播权,需要支付一笔费用,通常占制作成本的70%-85%,这保证了制作资金的投入。美国电视节目的核心是电视联播网,节目制作公司为这些联播网提供内容,电视联播网再以“二次售卖”的形式,将节目转卖给其他电视台。同时美国还有一些大型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转播联播网节目的同时,也开办自己的有线频道及付费频道。

然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集团化”趋势已使制作、发行、播出或放映等环节逐渐融合,使得美国影视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电影、电视制作公司都成为了一些大型传媒集团控股的子公司。美国的文化产业一直遵循着“高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念,在商业体制下的美国影视制作涉及到的融资范围和融资模式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二、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主体分析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文化力量。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常常能够传达出本国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甚至影响国家形象的建构,因而影视业也常常被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各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本土影视产业的发展,如近几年崛起的日本、韩国,其影视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持而发展起来的。美国影视业的发展依赖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成熟的市场驱动。下面介绍一下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主体:

(一)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

美国影视业的发展模式虽然主要是市场主导的模式,但政府在影视制作投融资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政府作为影视制作投融资的主体之一,除了资金上的资助外,更重要的是其在政策法规对于影视业的扶持。具体而言,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对于影视制作投融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税收杠杆

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减免制作公司的税收,激励社会个体、企业对影视制作投资的积极性。美国政府提供15%—70%的税收或现金刺激,用以支付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为了吸引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到该州制作电影,各州都有不同的扶持力度。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政府为发展影视等文化产业,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投资者利益,这为影视制作投融资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如美国通过修改《版权法》,增设保护著作者版权的法规,来保护影视制作者的合法利益。

3.直接投资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一些扶持文化主业类的基金、项目,从总体财政支出中拨出一定比例的金额,用以资助、扶持影视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也推出支持计划帮助独立电影的融资计划。政府机构的担保增强了金融界对独立电影业的信心,进而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

(二)金融机构

美国的电影市场的活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资本市场的活跃,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已成为美国影视投资的重要力量,好莱坞基本有一半的电影投资来源于金融机构。特别是1986年美国税制改革取消了电影投资的税收政策后,个人投资者很快被机构投资者所取代。美国还有专门从事影视融资业务的银行,如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就是一家以电影融资为主要业务的银行。2000年,美国进出口银行还推出了电影制作担保计划。银行贷款的商业模式如此成功,主要信赖于美国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保险制度”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制片模式,制片商可以很容易地取得银行的授信,获得资金。

(三)消费者和客户

消费者和客户主要是指大的发行商,在电影产业方面,美国的电影发行商几乎垄断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市场,电视剧市场也主要被大型的联播电视网所垄断,这些大的发行商不但拥在雄厚的资金,而且有很畅通的发行渠道,是影视制作公司,尤其是独立制片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

(四)基金或捐助

除了以上几种投资主体外,美国影视制作业的投资者还包括来自社会上的各类基金或捐助,在美国,为影视产业提供赠款的基金机构数以万计,私人赞助是政府拨款的2-3倍之多。这类投资者主要来自于各大公司、财团、基金会和个人,如福特基金会、圣丹斯电影机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等,但这部分捐赠的基金或拨款在电影题材和形式上有所限制,一般只限于公益性质的目的。

三、投融资渠道及方式

目前,在美国的影视业市场份额中,好莱坞的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雄厚的资本是保证美国影视业屹立于世界影视产业霸主地位的重要依托,而健全的投融资体系和多层次的投资体制则为资本的输入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美国的影视业已形成了多种投融资渠道和多种投融资模式并存的多元投融资模式: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即由制片方自己出资拍摄影视剧作品,独立电影制片公司一般会寻求这种投资方式。由于电影制作产业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产业,且固定资产少,很难通过上市进行大规模的融资。而影视制作成本又很高,包括演员、导演、著作版权、拍摄机器、场地等一系列费用,投资金额比较大,动辄数百上千万元,甚至上亿的成本,因此很难由单一的制片方独立完成。独立电影项目若想要完成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因此,很多影视作品都是由多家制片方共同投资、合作拍摄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

(二)金融机构融资

2004年,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涌入影视投资行业,开启了美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一轮浪潮。影视制作公司、制片人、导演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信贷体系,可以很轻松地在银行取得贷款授信,这强有力地保证了影视制作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抵押贷款,制片公司通过抵押自己的公司资产,如房子、车子等,从银行获得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另一种是质押贷款,质押贷款是将影片的版权作为抵押品,银行在评估抵押价值后,再把钱贷给制片公司。具体的融资方式和手段很多,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影视制作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投资人风险。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融资模式的实现需要完整的保险机制和“制片人中心制”作保证。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为例,电影在拍摄期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保险公司担保,否则很难找到投资人。保险公司对影响整个过程都进行保险,包括人员、器材、甚至天气等不可预测的各种因素。因此保险公司的权力通常很大,它可以换导演、制作、摄影、制片主任等。制片公司通过“完工保证”向银行贷款。正是通过这种完善的保险体制和“制片人中心制”,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投资者和银行的风险,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三)政府拨款

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并依据该法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借助于这类基金会发展文化事业。同时借助该法,联邦政府能确保各州、各企业集团及全社会每年都能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比如华盛顿州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形式是现金补偿,资助的力度包括制片商在该州内的开支、工资、物资和服务的30%。其他各州也有不同的扶持基金或项目,以吸引制片商。

(四)税收杠杆

除了资金的资助外,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还通过税收杠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励私人的、企业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广泛为其融资。这一做法是效仿了加拿大政府1988年的“税收抵免”政策。美国很好地借鉴了这一模式,实行税收抵免政策。美国有28个州政府都为电影制版提供了不同的税收激励政策,如200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州资助影视产业的方式是“联邦与省政府联合提供44%的省内雇工工资”的税收抵免激励政策,密苏里州为影视制片商提供了35%的当地制片开支的税收资助等。通过这一政策,美国电影制片商在加拿大的制作总额从1998年的4.3亿上升到了2005年的12亿美元。

(五)版权预售

版权预售是指制片方与发行商签订预售协议来获取资金的方法。大型的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和辛迪加组织是影视节目融资的主要来源,他们通过支付节目制作费用而拿走节目多种形式的版权,特别是对一些独立制片人而言。但是这种融资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制片人需要依靠出售片花的期票到银行去兑换现金。

(六)植入性广告融资

植入广告是指通过产品植入(productplaeement)而预先收取广告费用作为影视制作的资金来源。产品植入通常是从剧本策划阶段就开始了,制片方通过前期招商,将影视作品作为广告植入的载体,如一部007的电影,会有不下二十个品牌的植入。

(七)捐款

影视制作融资的另一个渠道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这些捐款或赠款,可能来自于政府机构、私人、教育基金会、公共电视台以及各类公益基金,大部分由捐、赠款资助的影片,在制作内容和主题上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公益性,他们通常是对独立的电影项目进行支持。

四、美国成功经验及中国借鉴

好莱坞的成功模式需要在一个系统内运行,其成功与否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既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多元的文化氛围,也包括成熟的金额和市场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模式,一方面要借鉴美国的成功模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美国影视业的成功与其配套的社会、经济结构不能分开的,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应有条件、分步骤地借鉴之。

(一)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美国的文化产业一直遵循着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通过不断拓展市场,迎合观众口味,来达到商业与艺术、娱乐的统一协调。宽松的体制环境与多元的文化氛围使得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业集商业娱乐和文化精神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中国影视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和精神内涵方面都需要学习。一方面要为影视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将商业与文化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国影视业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又一面旗帜。

(二)配套和成熟的金融市场

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完善成熟的市场体系能够降低投资者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美国影视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其完善成熟的投融资体系和辅助系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所构成的金额体系,可以保证业外资本规范、有序地进入影视制作业;而成熟的抵押、质押、担保、保险等配套方式,也为影视产业的投融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些举措都能鼓励更多地资金进入影视产业。而中国的影视业投资环境还缺少这样一套成熟的投融资体系。但在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时,还应考虑到本土市场的成熟度,有条件地借鉴。

(三)投资主体多样化

美国影视业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体现在业外资本的自由进入外,还表现在一部影片的多主体投资模式,如《阿凡达》的投资方除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外,还包括沙丘娱乐集团和Ingenious媒体集团以及一些小的投资公司。而我国目前影视制作的投融资渠道主要以政策性融资为主,投融资主体过于单一。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影视制作投融资主体正在逐步多元化,甚至一些外资企业也已开始陆续进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中来,但基金、银行贷款等形式的投资主体仍不多见,资金雄厚的大型传媒集团、财团对电影、电视产业进行投资也有诸多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四)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权衡

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电影业人士就已经具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他们发现,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对美国其它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那时的好莱坞制片人就开始注意到了国外市场,并在一些主要的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带着他们的电影,推销着他们的商品、文化和观念走向世界各地。而在当今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下,中国要走向世界面临的挑战更,难度更大。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还要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权衡全球化与民族化,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之路。

(五)完善的法律法规

影视制作产业实质上是一种版权产业,美国影视业的发达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美国重视版权产业的发展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国外的电影进入美国本土市场的数量不断上升,美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开始全面实施版权保护战略。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版权保护法规,如针对当前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实施了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对已有的《版权法》进行补充,而且不断修订《版权法》,如延长版权保护的年限等。除此之外,美国还积极推进国际版权法条约的出台。通过完善的版权保护,有效地保护了好莱坞的各大制版公司的创作。而我国却缺少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版权权属不透明,银行质押风险高,盗版现象严重,极易产生法律纠纷,这极大地损害了制片公司和著作者的合法利益。为了保护影视产业版权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完善我国的产权法律制度对中国影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6]刘舜发,钱践.论美国影视制作业的投融资机制[J].国际新闻界,2010(10):88.

[2]朱祺.美国、日本与中国电视剧产业比较研究[J].对外经贸,2012(11).

[3]古德尔.独立制片——从构思到发行内容全面的入门手册[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1.

[4]娄孝钦.新世纪以来美国电影产业的政府扶持.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J].2011(5):52.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

摘要:本文就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这一趋势,针对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应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特征,提出了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一、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借助网络软件工具与高科技智能技术分析出复杂数据的集合群。它的强大功能和智能性不在于获得数据的表层信息,而是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据属性的内在关联和隐含信息,通过专业化处理让庞大的数据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互联网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平台,网络音频、视频、图像、数字和一些公共交互平台层出不穷,在国家“互联网+”的重点工作指引下,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并正在服务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产业。大量微量数据作为影视艺术的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功能下,不断革新着传统影视艺术行业的制作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这种新型的制作模式是对传统制作模式的扬弃,是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生存根基所在。以网络电影制作为例,当下热门的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现代网络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从网络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对电影进行的设计和生产。有数据表明,仅2014年一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而到了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在三年内增长了32.9倍。按照此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底,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亿元。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趋于媒介化,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影视艺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也赋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自由,受众从大众化、被动的客体逐渐变为个性化的主体。尤其是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生代”,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受众,由“网生代”受众的观影心理、观影趣味和观影行为集成的大数据,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全面反映了用户导向和内容导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关注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的认识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创作生产和项目运营的参考依据,它解决不了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结合“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实现影视产业数据化、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对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目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影视产业对影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人才需求的质量及拥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来看,仅仅掌握制作技术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需要能真正适应数据化发展与应用,具有运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影视艺术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有把控产业发展趋势,自觉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视产业领域也不例外。影视产业的“双创”工作,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的创造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艺术专业理论修养奠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基础,而实际的作品创作,以及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技术性要求以及影视创作的经验性,需要这门学科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3.具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影视制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跨越多个学科。影视创作更是艺术的集体创作,打破“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拥有跨界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中西、地方、民族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显要特征。[2]这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影视艺术作为传承文化形态的载体,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良知和文化使命感,并成为影视文化的生成者与建构者。因此,具有良好的媒介素质,恪守传播功能职责,担负起文化责任,是对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大力传播,走向世界。

三、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据技术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改革,面对影视艺术瞬息变化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高校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影视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影视艺术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找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探求有实际意义的创新。

(一)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打通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学科框架,树立“大学科”意识,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科设置上由艺术学向哲学、经济、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范畴拓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作用和效能,完善影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加强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传统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影视艺术教育应逐步实施跨专业模式,在教学和实践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趋向综合、融通与互补的特点,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性,科学设置学科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3]目前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单位多为综合类大学,学科设置完整,有助于扩宽影视艺术专业通识平台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内外的跨专业教育,如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课程设置应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影视制作、编导、摄影影像等专业要实现知识融汇贯通,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艺术学科可互选课程。

(二)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项目合作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优势。第一,项目机制立足合作企业,按照市场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要求,有利于学校明确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项目合作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释放出来,为其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周期,从而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力量。第三,项目合作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其对影视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高校通过项目合作机制与企业积极互动,能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库,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拉近了市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影视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地与业界对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项目建设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制作,促进教学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帮助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不断拓宽的市场为学校提供支持,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掌握和对接人才的情况,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4]

(三)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

影视艺术教育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根据影视的高新技术、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实训内容。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到企业参观、访问、座谈、实习,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现代化影视教育不仅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还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影视技术,就要加大影视设备投入,整合教学实验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对影视制作、数字影像拍摄、网络音视频采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掌握。当然,影视艺术的应用性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责任的提升,甚至大数据时代的新运营方式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才能满足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

在数据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媒体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学会使用网络交流评价工具,更多地获取在线电子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找到适宜每名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定制出更符合个性化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大数据技术也会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习惯等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影响着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创客模式的兴起,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将进一步向社会组织和企业开放。如何运用广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加速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目标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与企业无阻交流,协同创新,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影视艺术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将影视艺术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梅.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2]喻琢,万丽.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王艳玲,王一博.“互联网+”态势下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新常态[J].电影评介,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