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知识范例(3篇)
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喂养知识;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1年3~5月,对带小孩到市妇幼保健所儿童门诊进行入托体检的3岁以下儿童家长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当场作答、即时交回答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母乳喂养知识、辅食添加、食物营养等相关知识、调查表共10题,按每题10分计算,全部答对的得10分,未答完全者按每小题实际得分计算、总分100分,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回收率为9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回答正确率分析,正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问卷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儿童家长485人,其中男180人,女305人。文化程度:小学16人,占330%;初中101人,占2082%;高中(中专、技校)153人,占3154%;大专141人,占2907%;本科及以上74人,占1525%。职业主要以个体、工人、干部、教师、公司职员为主。
22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家长获得科学喂养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为亲朋好友、医护工作者、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报刊等。
23家长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按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分,按60分及以上为知晓,知晓人数385人,知晓率为7938%,其中80分以上的182人,仅占3753%。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家长对辅食添加知晓率较高,而对食物营养知晓率较低,见表1。
4文化程度的不同影响调查对象对科学喂养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文化程度,科学喂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不同职业与科学喂养知识知晓情况,教师组知晓率最高,为9230%,知晓率最低者是无业及待业组,为4613%;不同职业科学喂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
31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主要目标内容之一,也是反映儿童营养水平的一项指标。对婴幼儿家长定期宣传科学喂养知识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对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家长的科学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783%,达到纲要要求达到85%普及率,表明本市对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宣传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次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辅食添加时间,断奶时间的知识知晓率高;4个月全母乳喂养率低;对锌、铁、钙食物的知晓程度低。由于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将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停滞,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因而帮助儿童家长掌握哪些食物含对人体有益的丰富营养素,可降低小儿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
婴幼儿家长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儿童家长尤其是母亲是否掌握科学的喂养知识,是儿童健康的关键因素[2]。本次调查中儿童母亲都普遍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但4个月全母乳喂养率仅在4515%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到2010年实现婴幼儿母乳喂养率85%以上的目标”[3]。因此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提高母亲自身素质,树立坚持母乳喂养的观念,才能提高母乳喂养率,使宝宝健康成长。
调查发现文化程度及职业的知晓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明显比文化程度低的家长知晓率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家长重视优育优教,注意科学喂养更愿意了解和接受科学喂养知识。不同职业的知晓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较高的是教师、干部、职员;最低的是无业及待业人群。提示我们应该着重提高文化程度较低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水平。
32加大宣传科学喂养知识的力度,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定期给幼儿园保教人员进行儿童喂养知识培训;定期给儿童家长做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和指导,力求让每位家长了解科学喂养知识,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提倡母乳喂养,掌握育儿方法及时添加辅食,适时断奶。注意断奶后的膳食营养,注意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关键在于医护人员重视和儿童家长意识提高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主要通过医生咨询和健康教育讲座传播方式以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如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报刊、宣传板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家长全面掌握婴幼儿科科学喂养知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篇2
育婴员,是指专门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1],育婴员职业将保健和教育两种工作结合起来,既承担儿童的保健工作,又担当教育工作,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游戏,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满发展[2]。目前一些医学院校虽已将《育婴员》这门课程作为职业技能鉴定课程培训,但因为培训费较高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参加《育婴员》培训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目前接受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选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他们文化水平低且,学习能力有限,在上岗工作时,工作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不能更好的满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应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指导护理、助产专业学生考取育婴员职业资格等级证。
一、社会发展对育婴员需求迫切,有必要加强护理、助产专业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
1.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约2000万左右,受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3岁以下婴幼儿90%以上在家中进行养育,入托率很低,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妈妈是主要承担照料婴幼儿的人,但大多数妈妈因年轻、第一次当母亲,缺少经验,而且现代社会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女性都有她们自己的职业,不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全程陪同抚养,因此大部分家庭需要老人或聘请的保姆协助抚养,这些协助抚养的人育儿经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传统的喂养方法及理念甚至不合理,而0-3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应该有专业人员指导家长科学的对孩子进行生活照料、保健与护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中生育孩子数量少,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这种421”结构的家庭中,一个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更被给予了更大的希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非常迫切,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养育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在这种家庭之中,家长更期待有相关专业人员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一开始不输在起跑线上。
3.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关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处于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研究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3],所以,良好的早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内容详细的涉及到教养环境的规划,不同年龄阶段玩具的选择,婴幼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练习,语言与感知、认知的开发,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等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科学有趣的游戏对0-3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能的开发。
4.随着毕业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历层次较低的大专及中专院校的学生,因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鼓在校学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一些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育婴员培训。因此,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育婴员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而且能使自己在就业时多一个重要砝码,提高就业成功率[4]。
由此可见,育婴员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育婴员既不同于家庭保姆,又不同于托幼机构中的保育员,她们是在家庭、社区和早期教育机构中为0-3岁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育婴员的职业活动满足了家长对婴幼儿照顾的需要,满足了科学育儿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为自己谋生获取报酬、自给自足的需要。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中数量大,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素质较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更能满足社会对育婴员的需求。
二、加强护理、助产专业开设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优势
1.有相关医学课程打基础,培训效果好。
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一期育婴员培训学时8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在有限的80个学时之内要将这些知识讲的很全面、很透彻难度很大,而护理、助产专业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剖学》、《生理学》、《预防医学》、《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与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许多知识点一致,这为育婴员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有利于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对这些课程加深理解。
2.在校期间培训,学校可提供便利的技能训练条件
育婴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育婴员的日常操作,这就要求育婴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育婴员培训中很多是关于0-3岁婴儿的实际技能操作,要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操作课程需要在实训室、教学医院进行,尤其是一些妇幼保健机构,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儿护实训室及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这就为学生练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3.培训时间有保证,费用低,考试通过率高,
作为全日制的校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大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最强,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以保证,因此,考试通过率高。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培训,学校不用考虑交通、教学场地及带教老师等问题,培训费用低,大部分学生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受。
4.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对育婴员培训兴趣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护理、助产学生基本全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而且护理、助产职业的素质要求使她们从一进学校就不断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员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是完全相符的。此外,育婴员的工作职责要求除照顾婴幼儿的生活外,还包括进行婴幼儿的日常卫生保健、和婴幼儿一起游戏,与婴幼儿家长交流及沟通等,护理专业学生有相关医学知识基础,并且对于各种病患,能够根据医嘱进行日常护理。此外,青春有活力,思维敏捷,游戏花样多,沟通能力好,也更容易被婴幼儿及家长所接受,工作水平高。
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婴幼儿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教养责任。在庭教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动作、气质、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婴幼儿相处。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婴幼儿,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和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婴幼儿的依恋感。其次,父亲应多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怀,在0~2岁,母爱是婴幼儿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但到了2~5岁,父爱的介入成立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把依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对于有祖辈参与的隔代教养家庭来说,婴幼儿的教养应该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养为主,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父母应保证每日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各个方面满足和开发他们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幼教连锁大举进沪传统教育将受冲击.新闻晚报,2001.
[2]杨雄里,董奇等.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1999,4:32.
[3]新浪科技.ttp://.cn.200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