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素材 > 诗词名句 > “有国者之耻”上一句是什么

“有国者之耻”上一句是什么

作者:大河网 来源:整理 时间:2019-12-10 阅读: 字体:

《有国者之耻》上一句是:《且士贤能而不用》, 这是出自于 汉朝 司马迁 所著的《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作者:司马迁朝代:汉朝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

孔子为鲁司寇,

诸侯害子,

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

道之不行也,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以为天下仪表,

贬天子,

退诸侯,

讨大夫,

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

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

下辨人事之纪,

别嫌疑,

明是非,

定犹豫,

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

继绝世,

补弊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

故长于变;

《礼》经纪人伦,

故长于行;

《书》记先王之事,

故长于政;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

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

故长于和;

《春秋》辨是非,

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道化,

《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

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

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

子弑父,

非一旦一夕之故也,

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前有谗而弗见,

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陷篡弑之诛,

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

为之不知其义,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

至于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

臣不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

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

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

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

上无明君,

下不得任用,

故作《春秋》,

垂空文以断礼义,

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

下得守职,

万事既具,

咸各序其宜,

夫子所论,

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

否否,

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

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

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

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

推三代之德,

褒周室,

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

至明天子,

获符瑞,

封禅,

改正朔,

易服色,

受命于穆清,

泽流罔极,

海外殊俗,

重译款塞,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

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

有国者之耻;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

废明圣盛德不载,

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

堕先人所言,

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

整齐其世传,

非所谓作也,

而君比之于《春秋》,

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

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

作《春秋》;

屈原放逐,

著《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

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

自黄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