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游戏炒豆子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指导幼儿自主学唱歌曲 突出重难点练习:你觉得歌曲中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四、随琴声采用轻、重、跳跃的方法边唱歌边玩游戏。 “小豆子说话了,它想让小朋友轻轻地炒一炒。” 4、 “小豆子让大家使点劲罗!”跳跃地玩“炒豆子”游戏 (采用轻、重、跳跃的方法边演唱边游戏,使幼儿“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 1、教师扮演厨师穿围裙,手持大铲子说:你们是快乐的小豆子,我是快乐的大厨师,我要来炒炒你们了。(音乐起) “看样子,我的火力还不够,豆子们都是两个在一起翻身的,还可以怎样翻身呢?”迁移已有民谣经验,替代“豆子”进行游戏。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再将扁豆、毛豆贴在胸前及背后,请幼儿一起来变变变,摆个有趣的造型。教师做叫唤状:扁豆、毛豆。幼儿答:哎。游戏再次进行。自然结束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幼儿扮演“豆子”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教师扮演成“小厨师”带着鼓励自觉不自觉地把期望传递给幼儿,这样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和第二环节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己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应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简单的用颜料在地上画一个圈就是一个“大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孩子将“豆子”抬进教室,教师就随机互动“呦,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汗吧”“你抬的是什么呀”等等;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指导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如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扮演成大厨师,与幼儿扮演的“豆子”零距离接触,让孩子感受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整个活动有滋有味,情绪饱满。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定位,幼儿的主动学习才有机会形成。 注意教的时机,应善于引发幼儿认知冲突 3.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再是直接的讲授,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孩子学习,引发孩子思考。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让孩子在主动活动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如在师幼扮演角色玩游戏中,教师提示幼儿“看样子,我的火力还不够,豆子们都是两个在一起翻身的,还可以怎样翻身呢?”来鼓励孩子充分想象各种翻身的动作,这样就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还应以积极的情感策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式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围,也使学习的动机更强,效果更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附:歌曲1= 2/4 3︱—︱2 炒 呀 么 嘿 豇 豆 呀2 — ︱ 2 7 ︱3 ︱ 嗬 噼 呖 翻 跟头 — ︱ 3 ︱2 2 7 ︱ 翻 跟 头 呀么嗬 嘿
文 .- 上一篇:小班科学活动:鼻子的秘密
- 下一篇:幼儿园全园家长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