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心脏彩超教学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1-29 手机浏览

心脏彩超教学范文篇1

患者28岁,孕2无产史(G2P0),因“停经35周”于2007年7月10日于本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彩超示胎儿腹水,产前诊断示“单脐动脉”,遂入院引产。

患者以往月经规律,2年前早孕人工流产1次,本次怀孕后未规范行产前检查,无毒物及药物接触史。31周产检:血压(Bp)120/80mmHg,体质理(WT)71kg,宫高30cm,腹围97cm,胎位loA,胎心率148次/min;水肿()。彩超检查:晚期妊娠单胎,头位,胎盘功能1级。

入院检查:T36.8℃,心率(P)82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WT76kg,青年女性,一般情况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隆,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0cm,胎位loA,胎心148次/min。彩超示:胎儿双顶径8.8cm,头围31cm,腹围33cm,羊水指数22.3cm,羊水深9cm,腹腔积水最深1.1cm;报告为①晚妊,单胎,头位;②胎盘成熟1~2级;③羊水过多;④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入院后行雷夫奴尔引产术,于24h后经阴娩出一死女婴,体质量2900g,头围31cm,五官未见异常,腹围33cm,无,女性外阴,双阴道,脊柱四肢未见异常。脐带肉眼及镜检示单脐动脉。

征得家属同意后对胎儿进行解剖,结果:心肺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腹腔积水,肝脏充血增大13cm×9cm×3cm;脾脏增大4cm×3cm×2cm;双侧肾脏4cm×2cm×1cm,外观无异常,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小肠未见异常,结肠末端8cm增粗,直径3cm,闭锁;右侧卵巢输卵管缺如,左侧存在,单角子宫。

2讨论

正常脐带有3条血管,即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脐带仅有1条动脉1条静脉,称为单脐动脉(singleumbilicalartery,SUA);SUA的发生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究竟是一支动脉原发性未发育还是继发性萎缩是有争论的。有学者认为单脐动脉病理机制可能是血栓形成导致最初的一根正常脐动脉萎缩所致,并非原始发育不全[1];也有的学者认为早期胚胎伴有单脐动脉者多合并许多染色体异常及胎儿的畸形,支持原发性未发育学说[2,3]。SUA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异常,伴有低体重儿和主要先天畸形,胎儿畸形无特定器官或特殊异常体征[3],有报道心血管的发生率约15%~20%[2],但多数报道认为畸形为多发,涉及泌尿系统、消化及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本例主要是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畸形。

SUA的诊断主要依据超声,但值得注意的是产前检查也同样重要,例如本例31周彩超未见异常,4周体重增长过快,彩超才发现异常,因此应该加强产检重要性的宣传,要加强孕期宣教,尤其是对于羊水量异常,体重增长异常的孕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终止妊娠,降低畸形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44.

心脏彩超教学范文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检查;诊断;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575.5R445.1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1-1055-0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明,儿童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常见危险因素,而脂肪肝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1]。笔者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对北京市海淀区229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肝胆B超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北京市海淀区22所中小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抽样方法为分层整群抽样,其中在4所学校用BMI分类标准[1]筛选2006年参加体检的各年级8~12岁超重、肥胖学生,根据知情同意决定研究对象。再选取18所中小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将所选学生(排除有慢性疾病)进行肝胆B超检查。共检测7~18岁儿童青少年2290名,其中男生1223名,占53.5%;女生1063名,占46.5%。年龄结构以14和15岁比较集中,18岁人数偏少,其他各年龄段差异不大。根据BMI分类标准分为正常组1144名,占50.0%;超重组579名,占25.4%;肥胖组563名,占24.6%;有4名学生(性别与BMI资料缺失)。

1.2方法肝胆B超采用西门子G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根据不同的体型使用2.5,3.5,4.0,4.4MHz的变频探头,常规选用3.5MHz;体重用杠杆体重秤;身高、坐高用标准的身高坐高计。身体测量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2]标准进行。

1.3.判定标准超重、肥胖采用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3]

脂肪肝诊断标准为:(1)肝脏普遍增大,肝包膜光滑,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大于肾回声强度;(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回声血管显示不清。上述3项中具备第1项加第2或第3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脂肪肝[4]。

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标准采用《超声医学》肝脏疾病的诊断标准[5]。

1.4质量控制为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身高准确到0.5cm,体重准确到0.1kg,B超检查由超声专业的临床医师担任。检测前,所有仪器都经过北京市计量中心检测认证,正式测量前对所有仪器再次进行校正。所有现场测量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

1.5统计分析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转入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双录入核查和逻辑检错。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脂肪肝患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2286名研究对象共检出脂肪肝362例(15.8%),男生检出率为18.5%,女生为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12岁,男生高达35.87%,女生达25.81%。

2.2不同年龄儿童肝脏B超肝右叶最大斜径值比较由表1可见,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男生肝右叶最大斜径呈明显增加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2.3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BMI值的比较由表2可见,脂肪肝组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BMI值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和性别对脂肪肝都有影响(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影响后,脂肪肝与BMI、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呈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2,0.58,0.28(P值均<0.01)。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脂肪肝检出率为超重、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与国内外研究结果[6-7]相同。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说明超重和肥胖是本组研究对象中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检测结果还显示,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肝右叶最大斜径也在增加,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同时,脂肪肝组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BMI值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儿童青少年脂肪肝与BMI、肝右叶最大斜径呈独立正相关。说明肝脏B超中肝右叶最大斜径的变化可作为脂肪肝检查的指标之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5%脂肪肝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进展为肝功能衰竭[8]。如果发展为肝硬化,常见为门脉性肝硬化,此期就会引起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变化,应引起关注。

超声可用于评价脂肪肝及慢性肝炎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门静脉主干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是判断肝脏炎症意义最大的独立性判别指标。有研究表明,肝组织炎症坏死可致门静脉阻力增高,进而影响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肝纤维化程度加重[9]。由此可见,超声相关指标可客观反映肝脏内的变化情况,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肝功能状态,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故早期采取行为、运动处方、饮食、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对及时有效改善甚至逆转脂肪肝尤为重要。超声检查脂肪肝声像图具有很高的特征性[10],且操作方便、无创性,对超声相关指标的分析,能较好地反映脂肪肝的进展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致谢:对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王绍丽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北医三院超声科主任王金锐教授以及协助组织的学校领导、校医、教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4参考文献

[1]范建高.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273-275.

[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5.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1.

[4]王纯正.腹部超声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0.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81.

[6]翦辉,黄雪梅,龙国文,等.少年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血脂、脂肪肝、血压等指标关系的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080-1082.

[7]WANGY.Isobesityassociationwithearlysexualmaturation:AcomparisonontheassociationinAmericanboysversusgirls.Pediatrics,2002,110(5):903-910.

[8]FRANZESEA,VAJROP,ARGENZIANOA,etal.Liverinvolvementinobesechildren:TrasonographyandliverenzymelevelsatdiagnosisandduringfollowupinanItalianpopulation.DigDisSci,1997,42(7):1428-1432.

[9]VALLAD,FLEUOUJF,LEBREC,etal.Theusefulnessofultrasoundtechniquesinthediagnosisofcirrhosismultipleparameterevaluation.UltrasoundInter,1996,3:122-130.

心脏彩超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心脏综合征;心胸比率;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例

[中图分类号]R32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47-01

小心脏综合征在医疗实践中时而可见,只是临床医师、影像科医师对小心脏综合征的认识颇显不足。因其临床表现与心神经官能症(NCA)相似,常被认为是NCA的一种特殊类型。笔者收集27例小心脏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3-2010年间共收集27例小心脏综合征病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阶段15-37岁,平均27岁。胸部X线发现疑似“小心脏综合征”者,进一步细询问既往病史,有选择性地进行摄胸片、心电图、、彩超、心肌酶检查,排外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对被检查者进行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指导性健康教育

1.2临床特点其中18例为日常健康体检发现,9例因病就诊偶然发现。本组比例心脏听诊及彩超、心肌酶谱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第一导联仅QRS波群波幅偏小;3例有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少数小心脏综合征合并直背综合征者,更易诱发症状。

1.3X线征象心胸比例、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均在0.31-0.39之间;5例合并直背综合征,症状较单纯性小心脏综合征病例更易诱发。

2讨论

2.1小心脏综合征是指因心脏先天发育不全、体积偏小、泵血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症状群由Laennec于1926年发现并首次报告。由于临床医师、影像科医师对本征在概念上认识的不足,加之基层医院放射科医师在写胸片报告时,容易忽视心界偏小的比例,所以时常漏诊。

2.2早期多无症状只有在劳累、精神受刺激、抵抗力下降、体质退变、心脏代偿功能不足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相关症候群。

2.3小心脏综合征症候群相关因素①心脏偏小、收缩力不强而引起心排血量不足;②气血交换不充分,动脉血氧饱和度偏低,造成组织长期相对缺氧、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③小心脏的发育不全与体重的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造成心功能的相对不足;④随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组织的退变,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⑤劳累时,全身组织器官需氧增加,而心脏泵血能力相对不足、失代偿;⑥胸腔狭小、心脏舒缩空间相对受限;⑦此外,当受精神刺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快,结果出现心悸、胸闷及乏力等症状。

2.4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胸部正侧位片是诊断小心脏综合征的有效方式。表现为心界偏小,心胸比例、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均小于0.4(T8平面);少数病例可合并直背综合征。影像科医师在发现前述征象时,对这类患者一定要留意其体形是否偏瘦、胸廓是否扁平,并详细询问病史、排外其它器质性病变。如有胸闷、轻活动心慌、易感冒等表现时可以考虑诊断小心脏综合征。否则即便X线所见为小心脏,而无任何临床表现者则不能诊断本综合征。

2.5鉴别诊断小心脏综合征须与直背综合征相鉴别小心脏综合征心界明显偏小,正、侧位片上心胸比例均≤0.4,胸椎段生理曲度存在;直背综合征仅侧位片上心胸比例≤0.4、正位片表现不突出,胸椎段生理曲度消失变直、与胸骨平行[1]。两种发育不全并存时,易出现临床症状。

2.6治疗早发现、早干预,坚持科学的有氧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注重自我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营养,积极治疗并发症,可取得较好辽效果。

3小结小心脏综合征病例临床医学实践中经常碰到,由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本身无异常,本综合症常常被漏诊、或误为心神经官能症(NCA),胸部正侧位片、彩超、心电图、心肌酶综合检测,结合病史采集可确诊。本报道的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影像科医师的认知度,让患者早一天发现、早一天得到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