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开拓海外市场的建议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5-18 手机浏览

开拓海外市场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国际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开发;对外劳务输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跨国流动更加频繁,国际劳务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使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障碍更少,开拓海外劳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对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海外劳务市场的

现状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国海外劳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持续显著的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1.2万人,其中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3.3万人,对外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7.8万人,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5万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639万人。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2010年6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的合同金额、完成营业额、外派的劳务人员数量均保持了稳步增长。

在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地区的地理分布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表2显示了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派劳务人员在亚洲和非洲两大劳务市场增长迅速,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北美和大洋洲地区所占比重则逐渐下降。到2010年,在亚洲的劳务人员已经达到55万多人,占总数的65.5%;在非洲的劳务人员数量也增长到近23万多人,占总数的比重达到27.16%的新高;在欧洲和北美的劳务人员分别为3.5万和4千多人,但其占总数的比重下降到4.1%和0.53%,这与这些发达国家的输入劳务限制政策有着必然的联系。

此外,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也有一些涉及咨询管理、科教文卫体、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可见,我国海外劳务市场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宽,建筑、纺织业和海员这三类行业依然在我国出口劳务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二、我国开拓海外劳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外市场安全问题

我国海外劳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基建落后、经济欠发达,然而具有丰富的资源,且和我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因而具有巨大的开发合作潜力。但是,这些国家中有的国家反政府武装林立,致使国内比较动乱,有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纠纷不断,海外劳务市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海外劳务市场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发生地多集中在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具体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利比亚等国家。因为战乱及社会的动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和极端主义分子为了扩大争端、造大声势或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惜绑架和袭击在其境内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

2.国家或地区局势动荡

局势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国家中部分国家既有本身的同时又受着西方思潮的侵袭,部分国家为独裁政治经济体制而缺乏变革,因而蕴含着深层次危机并随时有可能爆发,这些就为中国企业的损失埋下了伏笔。例如,2011年在利比亚爆发的武装冲突导致中国政府撤侨35860人,给中国企业造成了至少上百亿的损失,许多工程延迟交付,赔偿事宜遥遥无期,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3.刑事犯罪

刑事犯罪较严重的国家有南非、蒙古、俄罗斯。因为中国海外劳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且愿意从事一些比较辛苦、高危险的工作,所以他们的收入普遍较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也倾向于雇佣中国劳工。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人的就业。劳务输入地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社会本身就有的治安问题,当地社会上就会引发一些针对中国公民的刑事犯罪。例如,2012年南非约堡一家华人商城遭到一伙有组织盗窃犯罪团伙盗窃,19家商户店铺遭洗劫,华人店铺损失严重,且当地警察处置乏力。

(二)海外劳务市场面临各种市场准入限制

许多海外劳务市场出于保护本国国民就业、维护社会秩序和打击非法移民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设置了种种限制条件,这些限制对以非技术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劳务人员跨国流动形成了巨大障碍。海外劳务市场的准入限制有以下几类。

1.地区性经济集团的排他限制

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目前世界上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的经济集团。在这些经济集团中,对内部劳务流动的限制要远远少于对集团外部,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外部劳务的排他性。例如,东盟为了促进区域内专业服务人员自由流动,成员国从2005年至2009年间达成了关于相互承认工程师、护士、建筑服务、测量职业资格认证、医疗卫生行业实习生、牙科实习生和会计服务等七项协定,这些协定方便了集团内部劳务人员的流动,但对区域外的专业服务人员进入东盟市场形成了壁垒。

2.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为了保证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或从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外籍劳务特别是普通劳务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措施是与签证有关的壁垒。在这类限制措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外国劳务人员的暂时性流动要受到入境法规和就业市场政策的约束,而不是受国际贸易法规的制约。第二类措施是对外国劳务人员的歧视性待遇。劳务输入国通常把住所和国籍作为资格认证的条件,外国劳务人员明显处于劣势。输入国在社会保障缴费和税收方面会也对外国劳务人员采取歧视性待遇。第三类限制是对于资格、培训和经验的不适当认证,如医生、律师等受严格管制的职业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我国劳务输出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境外劳务纠纷不断

我国部分出口劳务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中介服务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为了争取业务,会出现隐瞒国外用工企业招聘条件、待遇,而将国内劳务人员先输出到国外再视情形处理的情况。自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海外劳务市场尤为动荡。金融危机导致境外雇主经营困难、企业关闭、转产及拖欠劳务人员工资等现象频发,雇主提前终止履行合同、解约的可能性增加,劳务纠纷大大增加。而我国中介机构大多数事先并没有对国外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甚至有时已经知道国外企业的相关状况,却还是为了获得中介费而盲目地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地方政府监管缺位的现象,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内外勾结、非法外派的地下通道和国外联络、国内招收、护照签证办理一条龙的体系,致使以经济诈骗为目的的劳务外派大幅度上升。由于非法外派劳务活动隐蔽性强,所以国内监管机构面临举证困难、屡禁不止的困境。

(四)海外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海外劳务人员在语言、文化方面未接受专门的系统训练。他们在国外生活、工作存在沟通障碍,适应国外生活的能力比较欠缺。近年来,在世界劳务市场上,高级劳务人员普遍短缺,世界各国纷纷放松对高级劳务人员入境的限制,以最大限度地吸引高科技人才,而我国高级劳务输出总量占海外劳务总量比例很低。我国海外劳务输出项目集中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落后于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障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

三、开拓海外劳务市场的建议

1.加强对外沟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

我国政府应充分重视在开拓海外劳务市场中加强服务功能。政府应加强对外沟通交涉,综合运用政治和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强双边和多边谈判,积极开展与主要劳务输入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确处理我国与海外雇主和外派劳务人员输入地的关系,促进对外劳务和谐发展。政府还应积极与我国出口劳务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减少其对中国海外劳务人员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实际限制。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务人员素质的竞争,我国应加强对从事出口劳务的人员的培训。只有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我国的劳动者在海外劳务市场上才会具有竞争力,才能为他们拓展更广泛的就业渠道。因此,外经贸、劳动部门及一些海外劳务输出公司可通力合作,联合一批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建立境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各地原有的各级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培养学员熟练掌握专项劳动技能的同时,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和涉外礼仪及所赴国家法律法规常识,提高他们在海外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3.提高出口劳务服务公司的经营能力,严惩不法行为

政府应推动出口劳务服务企业不断提高其自身经营能力。出口劳务服务企业作为劳务出口的桥梁,应积极培养或引进通晓业务和管理、语言能力强的市场开拓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加强与有关机构的合作,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应规范诚信经营,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强对出口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对非法经营的企业要严惩不贷,同时加强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为出口劳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的促进体系和保障制度

为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对外劳务合作促进体系。一是建立面向外派劳务人员的服务体系,激发劳务人员出国务工的积极性,包括为出国劳务人员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而且让他们在外国的医疗养老保险和国内的医疗养老保险相衔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为归国劳务人员的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和扶持,设立为劳务人员提供法律、心理和业务服务的咨询机构等。三是建立面向经营公司的服务体系,提高经营公司市场开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广开信息渠道。四是探索制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税收优惠及各种鼓励政策。

5.提高出口劳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开拓海外劳务市场的劳务服务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培训,学习关于外出劳务的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提高工作相关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学习劳务市场国的法律制度、文化习俗、语言等,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赛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第1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8.

[2]许丹松.国际劳务市场到底有多大[N].环球时报,2003-09-12.

开拓海外市场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山东省家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对策

一、山东省家电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一)生产规模及优势向少数名牌企业集中

世界范围内,家电厂商呈现出了美、欧、日、韩四足鼎立的局面。美国家电厂商中惠而浦、GE、美泰克,欧洲欧家电厂商中伊莱克斯、飞利浦。如今海尔企业的家电产品也越来越多的销往世界各地。各家电企业在国外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国际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知名企业的产品。

(二)家电产品国际认可度提高

随着近几年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高,据调查得知海尔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家电品牌,随着海尔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我省家电出口量明显提高。

二、山东省家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建设模糊化,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

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也是成功的,它拥有着清晰的发展方向,品牌建设呈现出集中化的效应,好的品牌建设会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它会影响着企业销量与利润,也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海外市场开拓费用高,不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由于企业自身因素,我省家电产业在核心技术上相对缺乏,导致品牌优势不强,市场营销能力弱等问题,随着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其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并产生较深远的影响,但在开拓成熟的市场时如日本、欧美等成熟市场时仍需要较高的费用。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企业完整体系的建立

山东省很多家电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机构。但在家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省很多家电企业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尚有欠缺,虽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集团等三大国内知名的家电集团在国外建立了机构,但所需的零部件却是从广东沿海等地购进,造成了产品生产费用高,浪费人力物力,忽视了产业链的发展。

(四)产品优势性不强,不利于品牌忠诚度的建立

国际市场竞争中,我省家电企业的产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由于产品不存在个性化差异,品牌优势性不强,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也不利于品牌忠诚度的建立。

三、促进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管理

在进行国际化的投资策略时,家电企业要注意品牌建设的发展,在国际上积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要进行合理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确定目标市场,塑造品牌形象的前提,这样才能在其他领域中如鱼得水,获得长久发展。

(二)进行市场调研,降低市场开拓费用

在成熟的国际市场中由于市场结构已基本稳定,进驻该市场时需要花费较高费用,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产品特征,找准切入点,可以采取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各种策略,吸引消费者注意,研发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降低市场开拓费用。

(三)完善产业结构,重视企业长远发展

要想在今后的国际发展中站稳脚跟,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核心技术,还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到严控把关,在各个环节降低成本,需要我省企业在产业链的发展方面进行完善,对于家电企业的零部件,我省需要加强研发,争取生产出企业自己的零部件,降低零部件购买环节浪费的人力物力。

(四)增强产品优势,避免同质化问题出现

在同质化问题上我省家电企业需要利用人才优势,积极研发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可以在产品生产,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优于其他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获得消费者更高的信赖与认可。

参考文献:

[1]闫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6):135142

开拓海外市场的建议范文篇3

2009年2月在金融海啸肆虐之际,力拓(RioTinto)求助中铝,以解资金难题。2月12日,中铝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复苏,2009年6月4日,我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在伦敦被力拓董事会否决,备受关注的中铝—力拓合作案最终由交易双方出面证实以分手告终,同时力拓决定配股152亿美元,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中铝公司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双方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违约金。这意味着我国企业迄今数额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遭到否决。

中铝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原因

跟踪我国海外投资的美国专家卡林纳指出,中国在这方面面临着比西方同行更大的挑战。“并购从来不是件容易事。许多并购意向都很难实现。研究显示,大多数并购交易最后都没成功。一种情况是交易双方中途变卦;另一种情况是,即使交易成功,后来双方业务整合更不容易,最后导致并购失败”。卡林纳认为,中国在这两方面都不具备优势。首先,西方对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和战略意图感到不安。到海外进行并购活动的大多是中国大型国企,它们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卡林纳说,政治因素是中铝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控制自己的资源当然感到担忧。澳大利亚是大宗商品出口国。中国是大客户。澳大利亚不希望客户不高兴,但也不希望客户控制它的经济命脉”。

所以,这本应该是一次纯粹的市场行为,却因为中铝的企业背景而被更多地冠以政治行为,并由于澳大利亚议员和民众的反对,一起商业并购案逐渐演变为政治事件,澳大利亚人也给出了“让中国政府购买澳大利亚企业是危险的”言论,这远远超出了商业的限度。多年来,国际上的“中国”始终不绝于耳,而将国企等同于政府的判断,也使得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我国国企的海外并购抵制尤其强烈。再加上能源、矿产等资源的重要性,多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银联信专家认为,从此次中铝并购力拓失败的经历可以看出,政治因素仍然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源、矿产企业的最大障碍。民族证券有色金属行业一位分析师称,从历史上看,澳大利亚政府不希望国外资本控股其资源(参股可以)。尽管日本在澳大利亚市场的参股企业较多,但也没能实现控股。日本从1970年左右就大规模进入澳大利亚市场,但澳大利亚政府一直不给日本控股机会。“日本对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比较丰富,而中国还不到十年,真正走出国门是从2001年和2002年开始的。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过往的案例分析,例如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就是因为美国政府的阻挠而最终失败。中铝并购案中,澳大利亚政府为力拓拖延了三个月的时间,使得力拓一方面因为中铝的收购而股价上扬,另一方面等到了大宗商品全球回暖,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二)市场原因

从市场角度分析,力拓当时寻求投资者,是因为背负了387亿美元的沉重债务,中铝的出价就当时的市场价格而言已属溢价,力拓集团的总裁阿尔贝尼斯曾经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为力拓集团的股东提供了超常的价值。资产定价本身也相当好”。对自己单方面的毁约行为,力拓的说法是,因为近期市场发生变化,与中铝公司的交易已经没有当初那样宝贵。换言之,力拓当时是迫于387亿美元的债务压力,而与中铝达成注资协议的。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回暖,国际大宗交易商品的价格又开始上扬,力拓股价回升,资金压力明显减少。这显然使得力拓认为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中铝的注资变得不再紧迫。

就在力拓逐渐摆脱财务困难的时刻,力拓的其他股东认为资产被贱卖,而群起反对。同时,鉴于铁矿石谈判形势,力拓主张与必和必拓组成铁矿石合资公司,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进退获得价格垄断收益。所以,撕毁与中铝的并购协议将会为力拓带来更大的市场好处。

(三)中铝自身原因

在这次海外并购中,中铝自身也存在一些原因。进行这样大的并购,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做好前期宣传,在澳大利亚的社区、工会、企业等地展开多种积极的宣传攻势。从中铝并购的具体操作看,首先,中铝并购前准备工作不足。在力拓并购案中就因预案准备不充分,而功亏一篑。2008年2月,中铝已联合美铝共同持有力拓9%的股权,距离否决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大矿业巨头联姻所需的10%仅一步之遥,事实上已占据阻击的有利位置。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并购应急预案,当力拓喘息甫定,转而与必和必拓联手欲谋垄断之利时,中铝无以应对。其次,中铝缺乏海外调研能力,一味依赖国外中介,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全面。为此有专家建议,应出台一部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建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政府与企业共担并购风险。在中铝并购力拓时,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组成银团向中铝提供了210亿美元并购贷款。6月5日,中铝、力拓宣布撤销195亿美元注资交易。力拓毁约于中铝,而中铝又被动毁约于上述四家国有银行,力拓仅仅给了中铝1%的违约金,而中铝赔偿给四大银行的违约金要远远高于1.95亿美元。中铝当时签退款协议,应该把违约金定在20%以上,增加对方的违约成本,让对方不能轻易违约。

(四)其它原因

中铝海外并购失败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我国海外软实力欠缺。尽管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基础差、底子薄,缺乏足以吸引合作者的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往往只能依靠资金、市场、劳动力等硬拼,难以吸引国际优质资产。此外,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也很重要。如自由贸易理念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但如今他们并不真正据此行事。比如对我国商品的限制,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设置障碍等,均有悖于自由贸易理念。如果我国求同存异,大力宣扬自由贸易理念,既可促进国际社会了解我国,增进认同感,又可以给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制造国际舆论障碍,减少海外并购的阻力,增强我国的海外软实力。

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勇敢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为今后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然而如何成功实施海外并购,是一个难题。再加上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并不丰富,特别是金融危机到底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并不明朗,所以,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工作,不仅要有热情,更要讲究策略。

我国国企的海外并购战略

(一)建立并细化长期海外并购战略

建立并细化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海外并购战略,并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已是当务之急。

政府协调、企业自发组织建立海外开发组织。海外开发必须在有步骤、系统化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这个组织对实施海外并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一个有威望、高效率、有能力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半官方机构负责并承担海外资源的调查、资料收集、贷款担保、补贴发放等工作,日本已经采用了此方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组成企业联合体。海外并购风险高、周期长、投资大,因此可以采取合作方式,联合一致对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集中力量对海外资源集中、投资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研究,减少投资风险。这个联合体共同出资、风险共担、相互协作,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海外资源的并购无论从思想、经验、资金和硬件支持都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一系列的经验技术方面,仍是空白。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从参与成熟项目开始积累经验,同时寻找较大规模矿山投资机会、参与具备开发条件的拟开发矿山的研究,对具有潜质的地区参与风险勘探等谨慎稳妥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寻找并购目标时,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而应三思而后行,谨慎行事。首先看“目标”有没有本公司不具备的资源,其次看“目标”的短处是否能以本公司的长处进行弥补,最后衡量做到这一切的成本是否超出可接受范围。比如,印度米塔尔集团号称“并购圣手”,靠不断的“蛇吞象”,在几十年内由一家小轧钢厂发展为世界第一钢铁企业。号称“全面开花”的印度塔塔集团,近3-5年内涉及多个完全不同领域的重大收购项目多达30个,失败率为0。该公司在并购墨西哥Sicartsa时,是看中这家巨亏公司拥有墨西哥政府巨资打下的良好基础设施,只需加大投入,改善管理便能迅速见效;并购美国内陆钢铁公司,是看中该公司和美国车企的合作关系,以及生产特种钢材的技术、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可以说,并购成功的背后,是艰苦繁重的预研和准备。

(二)采用隐蔽方式并购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国内应改变以大型国企为主的海外资源并购做法,由民营企业和中型国企出手并购,以淡化“国家色彩”。还有一种途径,就是由中国投资公司、石油公司、资源公司以及银行,把资金投放到境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并拥有对这些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再通过这些私募基金收购其他国家的资源型企业股权,借此间接控制海外资源型企业。比如,中铝已经持有力拓9%的股份,再通过投资几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由它们分别持有更多力拓股份,然后配合控制力拓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比起直接由我国资源型国企收购外国资源企业,从政治角度讲,这样操作会容易很多。因此,应该尽量通过不同结构安排降低政治风险。特别是我国可以用于海外投资的资金日益增多,这种隐蔽的投资方式会越来越有必要。

中铝并购案的启示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2009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止与中铝合作一事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而上述两个标题代表了大多数澳媒的立场,它们欢迎力拓的决定。力拓毁约,将澳政府从一个两难境地中解脱了出来。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在会见中铝代表时,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表示“我们仍然需要你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