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二儿子常升到底去了哪里 为什么下落不明呢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常遇春二儿子常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至正十五年,当了土匪的常遇春眼见朱元璋攻打和州,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于是他果断的选择弃暗投明。而在追随朱元璋伊始,朱元璋对于这个出身草莽的家伙,也并不重视,但是当采石矶之战,朱元璋大军被元朝守将蛮子海牙以万箭齐发而束手无策之时,但见常遇春一手持盾牌,一手拿剑,冲入敌阵。虽万人不能敌也!而采石矶之战的胜利也让常遇春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在其军旅生涯的十几载中,鄱阳湖之战,搭弓射箭伤张定边,救朱元璋;灭陈友谅、张士诚,攻取北京,元上都,开平,常遇春无不横行天下,未尝一败。但是常遇春却在1369年,开平之战胜利后,暴毙而亡,年不过40岁。
朱元璋对于常遇春从不吝惜溢美之词“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对于他的后人也是圣隆有加。女儿常氏许配给太子朱标,为太子妃;三个儿子常茂、常升、常森,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赐,大儿子常茂更是承袭常遇春开国六公爵爵位,敕封为郑国公。
但是虽然恩宠有加,常茂却与岳父冯胜北伐之时,将降将纳哈出砍伤,以至于其部下多有逃散,终被罢黜爵位,迁往广西龙州。于是常遇春的二儿子便承袭爵位,明太祖朱元璋改封为开国公,还加右柱国,食禄三千石。而后的记载中,他数次奉旨外出练兵,并且被加太子太保衔,可谓是圣眷日隆,但是关于常升其后的记录却戛然而止,更是语焉不详。
有说他在建文帝与朱棣之间的靖难战役之中,与魏国公徐辉祖力战浦子口,最后在永乐初年而亡者。亦有说乃是蓝玉案,连坐而死,但是这些说法都缺乏相应的历史史料引证,难以服众,常升的下落也成为一个谜团。
直到一本书籍《太祖皇帝钦录》的出现,才为我们解开谜团。《太祖皇帝钦录》是由朱元璋三儿子晋王朱棡编纂。其中主要记载了朱元璋下达给晋王朱棡的谕旨。与《奉天靖难记》、《明太祖实录》不同的是,他并未经过朱棣的篡改,多数谕旨乃是2书中无有。
与《明太祖实录》记录相反的是晋王朱棡虽然有不法之事,但是无谋反之谋。而且在秦王朱樉死后,晋王朱棡便成为事实上的长子,他更是在朱元璋处理功臣的依仗。在蓝玉案爆发之前,朱元璋便已经派遣朱棡统兵塞上。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三日,舍人冯谦、内史黄十三钦制谕晋王:将总兵官太师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所统河南、山西各都司马步军点视,领率塞上提备。其总兵官宋国公、颖国公、开国公、定远侯……赴京议事。
通过这段记述,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在清算蓝玉案前,将统兵权藉由晋王朱棡统帅,将开国公常升等调回。随后更是有“及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捉拿归案的记述;而且朱元璋的回复中还特意嘱咐晋王好生机密。
由此,便能够确定常升乃是在蓝玉案中被牵连而被秘密处决。尝试与蓝氏本就是姻亲关系。常升之母,乃是蓝玉之姐。蓝玉也便是常升的亲舅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更遑论是本就打算赶尽杀绝的朱元璋。单蓝玉案所牵连人数就超过1.5万,而后傅友德、冯胜都难以幸免。只是可惜了,常遇春一家,大儿子无端而终,二儿子又沦落到此下场,嫁给朱标太子的女儿也是早早去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徐达一家,一门双国公,女儿不是皇后便是王妃,而大明王朝的天下更是有着半朱半徐的说法。
幸亏,天不绝常氏,明孝宗时期,孝宗仁慈,思忖以前太祖朝之过失,经过寻查,原来常升还有一沦落为农民的后人,常继祖。遂授予他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常氏一族才可以继续延续。嘉靖年间常氏后人又被封为怀远侯,直到崇祯年间,最后一任怀远侯常延岭都以家国为重,毁家纾难,面对兵连祸结,请统兵协守,最后大明王朝灭亡之后,成为普通布衣百姓。
参考资料:《明史》《太祖皇帝钦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