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用3000人对抗4万敌军十个月,立下旷世奇功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可能就是被人放弃了吧,而且还是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在大唐帝国最危难的时刻,有位县级的文官挺身而出,用他坚强的意识和毕生所学如一颗钉子一样,死死盯住对帝国觊觎已久的贪心巨蟒。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帝国最后才得以恢复元气,并成功歼灭叛军。他为此次战争,付出了所有。除了他和他妻子、部下的生命,还搭上了全城百姓的牺牲,他被后人传颂至今,而当时他的上司节度使为何就是不肯发兵给他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当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夜夜笙箫,饮酒作乐时,在大唐的一隅,一位矮子已经积怨已久,达到了忍耐的极点。他不明白,为何他辛辛苦苦为国效力,却不如那个只会败家毁国的杨国忠。他更不明白,为何他在边镇辛辛苦苦镇守边关,为朝廷日夜操劳,而那个躲在皇宫里的窝囊废却荒淫无度、醉酒当歌?他真的就不如他们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安禄山是从一个奴仆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你们说我溜须怕马,左右逢源,却从来看不到我为帝国做出的贡献。手段只是我上进的工具,如今我羽翼已丰,为何还要默默无闻,整天在你唐明皇和杨贵妃面前装儿子呢?你们可以有的,我也要有,你们没有的,我也要有,接招吧,李隆基。
在安禄山的一声怒吼之下,他终于忍不住揭竿而起了。发兵之初,强弩破纸,一发不可来收拾。上梁不正下梁歪,一骑红尘妃子笑,既然你唐明皇能自私自利地抛却帝国的利益躲在皇宫之内醉生梦死,我们这些做官的还为什么要给你拼命?于是燕军所到之处降者无数,安禄山很快就攻入了洛阳。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距离他的京都300里的一个小县城,居然能成为他实现皇帝梦的坟墓。这个地方叫睢阳,有个人叫张巡。
张巡,唐玄宗时期中进士,随后一直在地方上工作,还都是副职。由于他的哥哥在京城已经做到了都察御史,有些同僚就给他出主意,让他运作一下留在京城。当时正是杨国忠权倾朝野的时候,张巡很看不惯这种全靠裙带关系上位,而又毫无真才实学的小人,就背着包袱,又去地方任职去了。当安史之乱爆发,他的上司和同事都已经投降之后,这个曾经被帝国边缘化的小角色,居然挺身而起,用他的生命和坚持解释了什么叫精忠报国。
作为一个文官,副职。他没有兵,没有炮,怎么办呢?他就用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自己发展力量。就连他是上司许远都被他的才干和真心所折服,宁愿自己做后勤,应是把守城的领导权让给张巡指挥。在一个方圆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小城内,张巡仅仅凭借三千流落的士兵,应是和安禄山正在胜势的四万大军对持了十个月。在这十个月中,他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援兵,一切都需求都要靠他从敌方手里争夺。这种军事指挥方式,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做到?无论敌方强攻,还是软磨,他就是不投降。因为张巡比谁都清楚,睢阳虽小,却是江淮之地的门户。丢了睢阳,安禄山便可大军直奔江淮,在那里肆无忌惮地收割帝国最核心的经济和人力,这也是为何燕军非要拿下睢阳不可的重要原因。
在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张巡也曾经派得力手下南雯云将军向上司搬救兵去。而无论是上个节度使李臣,还是如今的贺兰进明,他们都不肯施以援手。在这些酒囊饭菜的上司眼里,睢阳根本就不值得守,也守不住,就让睢阳和张巡他们自生自灭吧。这样的回答,只恨得南雯云将军射箭发誓,只要他能活着出来,建功立业之后,定要铲除贺兰进明。到这里,我才明白安禄山为何要造反,而唐朝为此从此衰败,难道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吗?有批评家说,上级之所以不给张巡发兵,是因为他在被困期间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但在那个环境下,他有的选择吗?由于太过负能量,在此作者就不写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搜一下。也就是这件事,成了他后来一直被人攻击的原因。在此,作者的态度是,历史,就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张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那样做。
既然没有外援,张巡和他的守城士兵就自己拼。三万人的城池,攻进去时,还剩三百人。张巡和他的五个得力助手最后也因不降被害,到此故事结束。而正是因为张巡的坚持,大唐才有了缓冲的机会,最终才集结兵力铲除叛军。这也正是南方人对张巡膜拜的居多,而北方人,即使在如今的睢阳地区,对他事迹知道的都已经不太多。历史,有时候,真的无法用我们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