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事迹材料(务林人) 位于平泉县北部的黄土梁子林场,经过务林人0年的艰苦奋斗,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成为见证务林人功勋的绿色丰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194年,黄土梁子林场建立,全场干部职工共有9人,规划营林地面积9万亩,由于建国前的滥砍盗伐,辖区内只有00亩天然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仅0.%,“山是和尚头,雨多洪水流,地薄产量低,大灾年年有,有山无柴烧,用材更发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办公地点是黄土梁子村的一个破庙,供桌上办公,庙堂内睡觉,辖管着七个半公社、3个村的造林。 随着大规模造林的展开,特别是春季造林,前后只有20多天,造林时间集中和林场职工少矛盾凸显。怎么办?“依靠群众造林!本着‘宜林宜农’的原则,把造林任务承包到户。”李文儒介绍,那时林场和农户签订“三包五保合同”,即农户包任务、包成活率、包管护,林场保技术指导、良种壮苗、幼林抚育、后期管护,男工每天挣1.47元,女工每天挣1.2元,林副产品收益归管护者所有,群众造林热情高涨,造林方式很见效,每年都造林000多亩。这种方式造林很快在全省及至全国推广学习。 “火灾、虫灾、滥砍盗伐是森林三大害。”现任场长迟明峰介绍,只要加强管理,滥砍盗伐就可杜绝,火灾和虫灾是最难防治的。 原在林场生产科工作的林二代杨庆臣,是场子里公认的“活地图”,林区哪座山有多少林子,种得什么树种,他样样清楚。1999年10月,39岁的他带着重托上山了。 200年,杨庆臣被评为全国优秀护林员,如今的他,依然默默地坚守着满山绿色的模样。 通过精心的呵护,有效地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虫害成了森林的一大杀手,特别是松毛虫是森林病虫害之首,虫吃过的森林黑糊一片,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 2003年,正在为防治松毛虫而发愁的迟明锋,听说松毛虫蛹可制作美味佳肴的信息。他灵机一动,毛虫变佳肴,何愁毛虫不灭?于是,经过多方打听,他与山东一客商取得联系。当年,他发动职工和当地农民上山拣蛹,十几天下来,就收购了10多吨虫蛹,一举不仅消灭了松毛虫,还为当地农民收入20多万元。 勤于圆梦:创新发展让绿色崛起上水平 1984年,国家林业体制改革,国有林场事业改企业,林场实行自收自支。国有林场进入经济、资源“两危困境”。如何既种出生态,还种出财富?黄土梁子林场开始找米下锅,一个个以短养长的项目在各个作业区开花。冰棍厂、松枝粉加工厂、木削片厂,阶段性的曾经解决了部分资金困境,由于不适应发展大潮,在市场优势劣汰竞争中败下阵来,淘汰出局。 2013年,黄土梁子林场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攻关,成功试种富硒平菇、香菇2000袋,通过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鉴定,食用菌富硒量符合食用标准。产品通过承德市富硒平菇地方标准审批,成功申报河北省事硒平菇科研成果获得科技成果证书。 青山不语,绿色为证,满山青翠于无声壮歌讲述着务林人关于追逐绿色梦想的传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