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精选7篇)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1
这部出自英国作家奥斯丁之手的浪漫爱情小说,其中一直夹带着浪漫最大的“敌人”——现实!没有浪漫的爱情就失去了其本身的美好的色彩,但小说中种种门当户对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却充斥其间。
小说共写了四桩婚姻故事,可以说这四桩婚事代表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婚姻。文中着重描写的是最单纯、最纯粹的爱情——不是为了财富,不是为了地位,仅仅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
其中最荒谬、最令人不齿的是贝内特家族的小女儿与威科姆的婚事。威科姆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险些欺骗伊丽莎白,后伊丽莎白在其舅舅舅妈的规劝以及自己理智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感情之下,没有上他的当。是谎言终究会被揭穿:达西戳穿了他的谎言。可是谁知小女儿放荡无知,竟和他私奔了!最后还是在达西的资助下才有钱成婚,婚后还自诩幸福。这种由无知导致两人不顾一切结婚,自以为幸福,却不知遭了多少人的唾弃、鄙视。
第二桩婚事明显简单了许多: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钱和财富,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夏绿蒂和科斯林可所谓门当户对,金钱成为他们俩唯一的挂钩。虽然婚后并不算幸福,但不得不承认,钱改善了生活,过的并不差。现在像这样为钱而婚的、没有感情的婚姻早已屡见不鲜。
宾利与简的爱情故事算是大众的表现了,两情相悦,众望所归。虽免不了过程有些曲折,但终究在亲友祝福、父母见证下完婚。婚后幸福而美满,和睦且融洽。
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可算的上是难能可贵了。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一见不钟情,二见却倾心的感情一直持续了下去,伊丽莎白对他则算是日久生情。两个人闹过矛盾,吵过架,翻过脸,伊丽莎白还曾一度讨厌他,但最后在达西的耐心解释下,一封真情流露的长信,揭穿了威科姆的真实面目,为自己洗脱那些污蔑他的谣言,使伊丽莎白对他刮目相看。后来达西对伊丽莎白一家人给予帮助,一点也没有他那傲慢的特性和那种上流社会的偏见,终于感动了伊丽莎白——她曾今还拒绝过达西的求婚,达西竟然还能伸出援手,不变感情——文中许多描写两人心理的句子很值得回味。两人最终结成百年好合,也算是来之不易的幸福。
全文四桩婚事犀利批判当时社会多数人的婚姻价值观在于金钱财富,而文章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则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似乎遥不可及。所以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等现实因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自己的真爱,要学会珍惜相爱的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而改变自己,相信自己,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2
英伦风在柔和的小提琴声中缓缓流淌,各式折扇、小礼服在舞会上随处可见,衣香鬓影,绰绰约约,酒杯中醇厚浓郁的味道弥漫着草场。
伊丽莎白,家境中等,她是家中的二女儿,在一个有五个女儿的家庭中,她们的母亲每天想的便是怎样把五个女儿嫁到富贵人家。而伊丽莎白却是个十分不同的女子,她富有学识,聪慧清醒,不愿做家庭的牺牲品,伊丽莎白坚信真爱,自由,这注定她要成为一个异类。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当伊丽莎白遇见傲慢的达西时,偏见便产生了。而达西却被伊丽莎白的智慧所吸引,伊丽莎白却因为他傲慢的告白拒绝了他。好在最后伊丽莎白读懂了达西的信,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伊丽莎白的骄傲矜持是达西无法用往常对待女人的办法,用金钱、漂亮衣服所能征服的。只会让伊丽莎白对他更加讨厌。“伊丽莎白需要一个能给她提供优越生活的男人,但并不意味着她会接受那个男人的不可一世”。
这本《傲慢与偏见》,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思想——嫁到个好人家,女性沦落为社会的工具,而伊丽莎白和达西,就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伊丽莎白头脑清醒,独立自强,她在追求真爱的路上坚守自我,毫不动摇;达西不是将婚姻当做金钱交易,不会一昧的想着门当户对,他欣赏聪明的女性,追求纯洁的爱情。虽然达西和伊丽莎白门不当户不对,他们遇到了重重阻难,但最终他们还是冲破了时代的枷锁在一起。
而这本书的作者简·奥斯丁,就像现实版的伊丽莎白,她是在物质社会中独立的女性,最终也一生未嫁。书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是真实纯粹的,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是完全建立在金钱与地位基础上的,两者的对比,一个是真实,一个是现实。可在当时,许许多多的人们都是夏洛特和柯林斯。
书中的第一句话便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作者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揭露资本主义婚姻的可笑。这本小说也表达了简·奥斯丁的婚姻价值观,完全为了金钱的爱情是错的,而丝毫不考虑的爱情也是错的,就如夏洛特和莉迪亚两个例子。
这本书同样告诉我们,傲慢与偏见也是影响人们的因素,过度的傲慢就会让人产生偏见,人生长远,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个人每件事,既不傲慢的高高在上,也不偏见的区别对待。
“骄傲,是一种屡见不鲜的通病,甚为普遍。人类最易犯这种毛病,而且我们之中很少有人因具有某种品质——不论是确实存在的,还是幻想出来的——而不会沾沾自喜。虚荣与骄傲截然不同,但大家常常把它们当同义词来用。一个人可能骄傲但并不虚荣。骄傲多半涉及我们怎样认识自己,而虚荣则多指我们想别人如何来看待我们。”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3
谈起简·奥斯丁的著作《傲慢与偏见》,许多人可能会想到书中无数的舞会、纸牌以及夹杂俏皮话的琐碎闲谈。正如作家伍尔夫所说:“在所有伟大作家当中,简·奥斯丁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
也正因为此,后世的评论家对《傲慢与偏见》的文学价值众说纷纭。肯定评价诸如埃德蒙·威尔逊,他认为奥斯丁的作品“与莎士比亚一样经久不衰”。而夏洛蒂·勃朗特曾对其大加指责。在1848年夏洛蒂致刘易斯的信中,她质疑道:“没有诗情,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吗?”她认为,《傲慢与偏见》虽然将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刻画地惟妙惟肖,但“涉及人的心灵,还不及涉及人的眼、口、手、足的一半”,“是明智的,现实的,但不可能是伟大的”。
诚如夏洛蒂·勃朗特所言,《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建立在大量豪富名流的宴饮闲谈上,以及对世态极其平静而理性的描写。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难道真的没有穿透心灵的力量吗?
让我们回到《傲慢与偏见》中浪博恩的那几间宅邸。以班纳特家为主线,奥斯丁描写了各有特色的爱情与婚姻:吉英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夏绿蒂·卢卡斯与柯林斯牧师,丽迪雅和韦翰……不过,相对于那些以大量篇幅描绘热烈爱情的小说,本书所强调的是“婚姻关系”,主要是经济需要而非情感需要。故事一开头宣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然而,小说中却有许多情节巧妙地构成了对这一“真理”的讽刺。如书中的班纳特一家,由于班纳特先生的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而他只有五个女儿,因此班纳特家的小姐们只能寄希望于与有财产的绅士成婚。又如地位尊贵的咖苔琳夫人执意要将女儿安娜嫁给外甥达西,以期“把两家的地产合起来”。更不用提有两万英镑嫁妆的彬格莱小姐,对年进一万英镑的达西先生穷追不舍……可以说,作者真正要阐明的“真理”是,这种婚姻需要并不来自“有财产的单身汉”,而属于依附于他们的妇女!
对这一真理的最生动注解,莫过于书中夏绿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牧师的婚姻。卢卡斯小姐时年已二十七岁,相貌平平,已经成了“老处女”,家境又不富裕,想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只能是梦想。而与柯林斯牧师的婚姻,能够为她提供一个“可靠的储藏室”,日后不至于挨冻受饥。因此,聪明睿智的夏绿蒂只能让自己委身于一个头脑死板、虚情假意的丈夫。用书中的话说——“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便真正有了一种非常舒适的气氛。”有趣的是,在妻子舒适宽裕的婚后生活中,所谓“需要娶位太太”的富裕绅士却仿佛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不正是作者奥斯丁对开篇那句“宣称”的莫大讽刺吗?
读《傲慢与偏见》,我仿佛看见在平实而轻快的文字背后,作者简·奥斯丁正用一双宁静如湖的眸子注视这个社会的浮嚣,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她轻轻揭开社会表象华美的帷帐,露出令人震惊的事实:社会中多数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和利益的结合。
由此可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非但没有忽视“心灵”的存在,反而对人的心理作了生动的反映。而她并非用热烈的语言给读者以“心的悸动”,而是用利剑般的目光穿透它,跳出个人内心的情感波涛,用力透纸背的文字精准揭示了社会的普遍心理,探索了人性的深处,给人以持久的思想震撼。
《傲慢与偏见》诞生的18世纪末,拿破仑正野心勃勃想要征服欧洲,机器大工厂正隆隆作响。在那个风起云涌、浊浪排空的时代,那些冲锋陷阵,勇于呼唤女性觉醒的开拓者和旗手固不可缺,但如简·奥斯丁这样,用冷静的头脑透视社会人生,并用平和细腻的笔触将其思维成果精准呈现的沉思者,则尤为难得。
物走星移,奥斯丁和她的《傲慢与偏见》已同我们的社会隔开了两百余年的岁月。然而,她理性务实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永不过时,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这依然是时代的刚需。新的时代不仅需要开拓创新、叱咤风云的“弄潮儿”,也应当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求建功立业,不在时代的海涛上拾贝,却如白鸥在大海的上空盘旋,密切注视着波浪的一起一伏。他们用敏锐而理性的头脑滤净时代的喧嚣,审视繁华表象之下的问题所在,避免人类偏离正确航道。他们不是时代的创造者,却是时代的守夜人。
思绪飞扬,我仿佛又见到了宁静的英格兰乡间——这也是简·奥斯丁的家乡。田野旷远,牛羊安详,时间仿佛静止着。田埂上,有一手握纸笔、双眸如湖的女子,久久沉思,将深邃的目光投向无限远方。在她平静的凝视中,一切时代浮华都如尘埃般慢慢沉淀,留下一片高远而碧蓝的天。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4
伊丽莎白似乎是个很神奇的名字,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1.2.3中的可爱又美丽女主角,尊贵的英国女王也是她,还有动漫电影《黑执事》中的可爱任性又有着高超的剑术的女孩。她的出现代标着不凡,代表着独特,代表着一个价值观。
在《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我又看到她了,这一次它是善于思考的化身。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总有那些不文明的习惯或者是观念等着改变。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产阶级社会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不好,飞跃得有一点低,一些不好的观念也跟了过来。于是在某个世纪的英国,便在社会上盛行以钱看人,以身份尊卑来决定自己的交往。你若是个穷小子,那没有人愿意向你表示友好。这里的友好是指一颗红彤彤的心热情地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假面面具,可以超乎完美的演绎着不真实的自我。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是不幸,不幸的发了大财,瞬间成为百万富翁,完了,你的社会不得安宁了。每天都会有一大波的人来你家拜访,等着你去回访。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有点像“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你就会巴不得有许多你的分身为你分担那些烦人的应酬。虽然在那之前你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你的屋子门可罗雀。
伊丽莎白就存在于这个社会,她天生聪慧过人,深知这个社会的本性。为人处世,小心谨慎,但又不愿意失掉自我,便拥有一些小俏皮的天真。一个人一句话,她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想表达什么。“达西先生走到伊丽莎白跟前来,跟她说:‘班纳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趁这个机会来跳一次苏格兰舞?’伊丽莎白没有回答他,只是笑了笑。他见她闷声不响,觉得有点儿奇怪,便又问了她一次。‘噢,’她说,‘我早就听见了;可是我一下子拿不准应该怎样回答你。当然,我知道你希望我回答一声'是的'那你就会蔑视我的低级趣味,好让你自己得意一番,只可惜我一向喜欢戳穿人家的诡计,作弄一下那些存心想要蔑视人的人。因此,我决定跟你说,我根本不爱跳苏格兰舞;这一下你可不敢蔑视我了吧。’”
正因为这样上文所述的达西先生有些在意她,不过他想“目前决不要流露出对她有什么爱慕的意思——一点儿形迹也不要流露出来,免得她存非份之想,就此要操纵我达西的终身幸福。”。所以呢,他嫌弃伊丽莎白的出身,他的亲戚所从事的职业。当律师,卖珠宝也被视为不体面的职业,纵然那些人都很有道德修养。如果俞伯牙是个贵公子,钟子期是个穷小子,那么在这个社会俞伯牙永远也不会找到自己的知音,那么“高山流水”、“伯牙绝琴”根本不存在。那么王子也根本不会遇到自己的灰姑娘,相遇的机会都没有,纯美的爱情又从何谈来?
再述达西与伊丽莎白,谁叫我们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天生就很明事理长得也貌似天仙。一次次和达西先生的共鸣终于激起了达西先生的爱慕之情。于是他便不动声色的向伊求婚:“我实在没有办法死捱活撑下去了。这怎么行。我的感情也压制不住了。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多么敬慕你,多么爱你。"。伊受到了惊吓,她想不到达西先生那么傲慢的人竟会向自己求婚。不过伊斟酌三番,拒绝了他。“遇到这一类的事情,通常的方式是这样的:人家对你一片好心好意,你即使不能给以同样的报答,也得表示一番感激,我现在就得向你表示谢意。可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是十分勉强。我从来不愿意让任何人感到痛苦,纵使惹得别人痛苦,也是根本出于无心,而且我希望很快就会事过境迁。你跟我说,以前你顾虑到种种方面,因此没有能够向我表明你对我的好感,那么,现在经过我这番解释之后,你一定很容易把这种好感克制下来。”达西先生自然是很愤怒,像我这么高贵的人向你求婚居然会被拒绝!“他气得脸色铁青,从五官的每一个部位都看得出他内心的烦恼。”。他悻悻的离开了。好在作者想把他们塑造成相对于那个时代的他人的好人。于是达西先生回家对这件事冥思苦想,最后决定忠于自己的内心,便拾起以前傲慢的面容、偏见的心理,将它们放好,热情的招待了来自己住宅参观的伊的舅父母,对伊也很热情。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伊和达在一起了,并且放下了许多傲慢与偏见。但是,真正的社会,向他们那样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会不会感叹一句:“同予者何人?”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5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谚语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但能真正做到知心的人少之又少。
《傲慢与偏见》这部世界著作格调轻松诙谐,讲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存在着偏见,经历了一番周折后,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了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书中威克姆英俊潇洒,谈吐不凡,看上去就像是一位谦谦君子,实际上却不过是品质卑劣之徒。达西起初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别人难以接近,让人感觉此人十分傲慢,因此口碑并不好,但他本质上却是一位善良、品质高贵之人。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起初,伊丽莎白被外表所蒙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渐渐地对威克姆这种人产生了好感,反而对达西厌恶至极!随着小说情节的层层推进,经过达西的解释和伊丽莎白自己的判断,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男女主人公才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只是傲慢和偏见,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着我们的判断,影响着我们的抉择,让我们无法真正地看透人的心灵。日久见人心,时间就像大浪淘沙,能够分辨人的心灵的美与丑,而心灵美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真正的高尚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砺,正如希腊学者所说“品行是一个人的守护神”,真正的高尚者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自己的高尚品德。
当然,知晓别人真正的内心只是有助于我们去更好地了解他人,更重要的在于塑造我们自己的高尚心灵,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饱满,而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每时每刻渗透到微小的生活细节当中。“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心灵是否美好的体现。无论是在公交车上遵守公共秩序、主动让座,还是将垃圾随手捡起,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体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素质修养。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以小见大,提醒了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外在印象就随意地去评价一个人的内在,我们应该看透心灵,塑造心灵。看透心灵是认识别人,塑造心灵则是提高我们的自身的修养。看透心灵助我们认识世间的种种现象,帮助我们步入社会,更好地了解他人,塑造心灵则是助我们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部著作让我们看透傲慢与偏见,抛弃傲慢与偏见,在认识别人的同时锻炼自我,提升自身修养,努力做一位心灵高尚,品学兼优的人。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6
书就是这么神奇,不管你读几遍,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暑假里,我再次翻开《傲慢与偏见》,品尝到除了感情以外的部分,咀嚼到了独特的味道。
作者笔下描绘出了人间百态,我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或聪明,或愚蠢,或善良,或憎恶。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人物是威科汉姆。他在麦里屯谎话连篇,几乎欺骗了所有人,连聪明的伊丽莎白都包括在内,这让我感觉不可思议,却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威科汉姆是聪明的,如果他的聪明用在正道上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撒了一个很大的谎,并且基本上骗过了所有人,可以说是很成功了。首先,他巧妙地抓住了麦里屯的人们讨厌达西的心理,以及傲慢的达西根本不屑于解释的性格,编了一段符合人们认知的故事,取得了人们的信任。
试想一下,如果威科汉姆造谣的对象是彬格莱,那么人们会相信吗?
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达西出场时的形象就是目中无人、高傲自大的,所以人们讨厌他——威科汉姆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麦里屯的所有人都上当受骗。而这罪恶的源头,就是因为达西的傲慢。
通读全书,我们知道,其实达西是一个理智镇定、知识渊博的人,但他太傲慢了,这一缺点几乎掩盖了所有优秀品质。傲慢的人浑身是刺,没有人愿意接近他;傲慢的人言辞犀利,让我们心生反感;傲慢的人眼神不屑,会无端引起别人憎恨。
在现实生活中,善良的人可以包容别人的傲慢,而心胸狭隘的人则会憎恶别人的傲慢,甚至耍心机手段来陷害别人。虽说傲慢的人并没有做损害我们自身利益的事情,但我们并不愿意低人一等,我们尊重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次次敲门并一次次被拒绝的推销员,战战兢兢,努力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产品,只是为了能让自己能多挣一点,好让别人高看一眼;在舞台上画上满脸白粉的小丑,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逗人笑,也是希望赢得别人对他的尊重;就连在工地上的工人,他们挥汗如雨、勤勤恳恳,我们都应敬佩他们,那傲慢的人又凭什么去傲慢呢?
和达西性格相反的威科汉姆就很讨喜了,从他和伊丽莎白以及最后班纳特先生的话“威科汉姆或许是我最宠爱的一个”中,不难看出他擅于发现并抓住别人的兴趣点,并投其所好,所以每一个人都乐于和他聊天,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去接近他。威科汉姆就像天生的演员,恰到好处地演绎着人们最喜爱的角色。这样的人不论身处何时,都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因为他们擅于取得信任、创造机会。
有了与达西的强烈对比,威科汉姆以“受害者”的形态使人们先入为主地相信他是善良友好的,也因此否定了达西整个人。麦里屯的人是感性的,但这并不是优点。我们应理性、公正地看待问题,从客观角度辩证地看待一个人。
谁能否认也许在多年后,偶然想起曾经时,摇头叹息,惋惜自己一点傲慢、一次偏见而错过一个重要的人?失去一次难得的机会呢?
我欣赏威科汉姆的聪明圆滑,也憎恨他的种种恶行。
既然已经选择了放弃职位换取金钱,那么就不要后悔,这样死皮赖脸、没有自尊的人真的很让人鄙视。就像赌徒在输了自己无法偿还的金钱后,选择了逃避,留下妻子儿女来补救自己犯下的错误。不管从法律还是道德上看,这样的人都应受到制裁和遣责。
如果没有办法照顾别人一辈子,带给别人幸福,那就不应该回应别人的感情,这样的人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声,更是耽误了别人一辈子,让别人一辈子都活在流言蜚语和痛苦中。连狗都能做到的忠心,人却做不到,真是牲畜不如。
最让我不可饶恕的是威科汉姆利用别人对他的信任,欺骗别人对他的真情,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信任和真诚是十分难得的情感,我们珍惜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真情,而有的人却随意丢弃,最后众叛亲离,被世人咒骂。
世上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特别讨人喜欢,一种是特别惹人厌恶,而威科汉姆正是完美地揉合了两种极端。我们学习他的可取之处,也防止着出现他的恶习。他既是我们的榜样,也时刻警示着我们。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再善良的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愿意去找喜欢的人的缺点,也不愿意看见讨厌的人的优点,我们不愿意相信那个阳光开朗的人其实内心阴暗,那个自大傲慢的人其实才华横溢。
借用孔子的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作为我成长进步的法则,我也相信,如果你也能做到,我们将拥有人生全程的美丽。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以上篇7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曾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名著小说的行列,这样称确乎没有过甚其辞。奥斯丁的这部小说堪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它以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十九世纪30年代现实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虽以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从中也折射出当年严格的封建礼仪制度,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大起大落的姻缘,尤其以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为突出,但随着各自的完善,达西的傲慢收敛了起来,伊丽莎白的偏见也荡然无存,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无疑是小说中最精彩的喜剧之一。
初读这部小说,难免察觉有些许枯燥无味,作者的词藻并非十分华丽,但却平易见人;情节也并非跌宕起伏,但却处处伏笔。可毕竟是一部经典名著,总是少不了精彩过人之处,于是便按捺住性子读下去,越发地感受到其诱惑力的所在。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小说这句话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夏洛特与柯林斯首先走到一起,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其实是夏洛特看上了柯林斯所拥有的财富罢了。两人虽过得安稳,但毕竟缺少了乐趣。在那时的社会甚至是当今社会,钱无疑成了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成分,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为着自己的利益着想,殊不知这样一来,“铁公鸡”、“守财奴”等这些词,倒给自己沾上了。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享受乐趣,而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此做累,又何苦呢?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莉迪亚终究还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她与威克姆的姻缘可堪称得上是最荒唐的结局,两人婚后的情淡意薄有力地证实了看人不能仅看外貌。一个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若克制不住自己,到处沾花惹草,结局想必是岌岌可危的了;亦或是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没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可折射出此人是浅陋无知、缺乏主见的。我们希望有简一样的貌美如花,希望有威克姆一样的可爱迷人,但我们更需要有简一样的善良、沉着、冷静。
有时候的放弃,只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宾利与简的婚姻皆大欢喜,两人想见的曲折道路,都给彼此立起珍惜眼前人的标牌。简在得知宾利不辞而别之后,并未把痛苦之情溢于言表,而是学着去放下,这种可贵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弃“芝麻”,才会得到原本想要的“西瓜”;学习上,学会放弃难题与纠结,才会顾全大局。正所谓放弃,你才会更好地得到。愿你能明白其中深意。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改变自己想要追求的。达西与伊丽莎白最后喜结良缘,这是令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事实。当初的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可称得上深恶痛疾,达西的傲慢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达西敢于向与众不同的伊丽莎白倾诉衷肠,出手帮伊丽莎白处理莉迪亚的事;伊丽莎白也敢于拒绝达西的心意,毫不留情指骂达西的过错,敢于反抗贵族的压迫。这是小说中最值得赞扬的一对角色,他们都不因别人的一言一行,而即刻放弃想要追求的。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必因为别人的话语,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有些事情,自己觉得正确,就大胆地做。毕竟,在那一刻,你没有后悔……
当然,书中的封建礼仪制度也是值得读者去了解,去深究的一隅,在此,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