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1-06 手机浏览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年县行政干部会议和局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挥区位优势、整合教育资源、面向各类人群、提高全民素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区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通过深化社区教育,进一步推进镇社区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推进镇学习型社区建设进程,使每个社区都能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学会学习、提升素质、健康生活的终身教育平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提高我镇劳动者的素质,为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健全社区功能,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管理协调功能,进一步完善“镇党委镇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办好区社区教育中心及村(居)社区教育,着力发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区域引领、指导作用。

规范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工作台帐,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以月度为单位,强化考核,使长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到位。

(二)加快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工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搭建完善的居民学习平台。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加大对社区教育中心软硬件的投入。开展多样化、开放性、分散式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规范社区教育实体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居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1.继续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工作

继续以成人校为中心,加快各站、中心的整合力度,有效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公共资源,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社居积极协调,争取辖区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有序地向社区开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志愿者和党员义工队伍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的空间。

2.搭建完善的社区居民学习平台

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在组织机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交流研讨、协调整合等多种功能;各村居要进一步办好村居社区培训。

3.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力转移培训

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学校是广大村居民掌握就业技能和尽快脱贫致富的摇蓝。为此,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学校与其它机构要通力协作,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同时,要在社区村、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0%以上,大力开展劳动力的创业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技能,促进他们早日就业、创业。

(三)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社教队伍素质。

进一步整合我区各类人才资源,稳定和充实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对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和专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培训,保证每人年培训不少于60学时;同时,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培训,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他们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将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紧密联系,加大对社区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四)广泛宣传,进一步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社区教育终极目标是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服务。社区居民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同时抓好典型引路,总结推广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村居间的相互学习。通过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形成社区各类教育资源自主参与社区教育的共识,促进社区教育的体制创新和主体性发展。

三、具体措施

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村、居民综合素质。

1、全力以赴,确保社区教育优先发展

发展社区教育,不仅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通过广泛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再就业培训、老年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转岗技能,而且有利于塑造和培养村、居民“爱家庭、爱社区、爱城市、爱祖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不断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特殊性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社区教育优先发展。

2、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社区教育高效发展

创建“县级社区教育中心”,是我镇社区教育发展的起点,本年度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比如:要围绕创建目标和任务,大力发展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深入开展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各类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程度,加快建成一批具有规模、特色、功能完备的社区教育基地群;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小区(居委会、楼组)等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3、加快资源整合,确保社区教育集约发展

各村居学校要深入挖掘和整合辖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积极采取改、扩、建等形式,按标准建好社区教育中心和基层社区学校,切实完善社区教育实体和网络。加强专职干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按照专兼结合、完善队伍的原则,积极聘请社区内外有志于社区教育的专家、教师、老干部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志愿者,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或志愿者队伍建设。

4、加强信息管理,多渠道开展社区教育

加速社区教育中心网站更新建设,利用好这一平台,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加强教科研工作,全面提高培训服务质量,力争省“十二五”课题年内结题;加快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动员更多的村居农民加入社区教育培训和社区活动中来;结对共进,学习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2

一方面,社区教育给予了社区居民均等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社区建设也迫切需要丰富的、本土的、适应社区居民的优秀教育资源,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凝练社区文化,促进社区管理。因此,在社区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社区的各种文化成果,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类型的课程资源,都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及利用,以开发出最为理想的教育课程资源。这不仅是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要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概言之,开发与利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能有效促进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为社区群众的终身学习及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二、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理论是终身教育理论,其意义就在于为各年龄段学习者提供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社区课程教育资源必须符合多样性的要求,并充分调动社会各领域的资源,把区域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产业特色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内容。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中,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

1.选择有能力承担资源建设任务的教学单位或成立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统筹、协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建立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并建设社区基层办学点,充分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根据学习需求开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资源。

2.加强与当地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并开发网络教程,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开发。

3.根据社区教育课程的特点,按照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原则,编制各类评价表,进行多元评价,建立健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机制。

(二)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目的是为了让社区群众只要通过社区课程资源库,就能享受到各种社区教育服务,并实现对社区群众终身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社会的前提。由于社区教育具有全程、全员及地域性等特点。因此,社区教育在服务对象、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上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利用原则。因此,社区教育组织在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其针对性、实用性及多样性,以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同时,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搭建远程在线教学平台,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方式。

(三)增强社区教育资源共识

社区教育是一种全员教育,要不断更新社区成员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全社会及各类组织应适应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需要,秉承社区一切教育活动皆课程”的开发理念,坚持社区教育公益性原则,增强服务意识与开放意识,加强资源的开发,努力扩大可供社会群众学习共享的资源菜单”。

(四)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是社区教育事业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联系与作用的整体。法律法规是社区教育有序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为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建立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社区各单位积极支持、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整体良性运行机制,统筹协调社区教育资源,解决社会其他团体、组织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大教育整合力度。(五)加大资源建设经费的投资力度作为社区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的建立是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与落实社区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当地政府应改变社区工作经费的统一标准,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监督力度,采取教育经费单列的方法,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的预算范畴。另外,由于社区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与社区补助,渠道单一,且无保障。因此,社区应通过社区教育自身的公益性去寻求更多的社会和企业赞助,通过一定程度市场化的方式,多渠道充实资源建设经费的来源。

三、结语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3

关键词社区老年性痴呆居家护理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上尿路结石占86%,下尿路结石占14%[1]。结石的临床干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尿路结石易反复复发是尿路结石的一大特点,也是泌尿系结石处理中的一大难点,如何预防结石的复发,是减少结石发病率的关键,是提高基层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社区医疗工作者的重点及难点。国内外学者统计上尿路结石3个月复发率为0.5%~1%,1年内复发率为3.3%~5.2%,5年内复发率为13%~25%,10年内复发率高达29%~51%;其中以草酸钙与磷酸钙混合性结石患者复发率最高,8.6年复发率高达41.2%。2005年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500例,对其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其饮食进行干预来达到预防上尿路结石复发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500例,其中男325例,女175例,年龄7~82岁,平均49.5岁。单纯肾结石353例,单纯输尿管结石110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37例,单侧结石406例,双侧结石94例。

标本资料:取上述500例患者结石标本500份(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取自不同部位的结石进行混合为1份标本,双侧结石患者将双侧标本混合为1份标本),采用化学方法对结石标本成分进行分析。其中,以草酸盐与磷酸盐混合性结石居多395例,草酸钙或以草酸钙为主结石257例,磷酸盐或以磷酸盐为主结石144例,胱氨酸或以胱氨酸为主结石49例,尿酸或以尿酸为主结石50例。

方法:将50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双盲分成两组,每组250例。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普通的术后宣教如交待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ml,对患者饮食未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宣教,也未制订个体化的饮食调控方案。试验组术后对患者除进行普通的术后宣教外,依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预防方案,由社区中心和社区医护人员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追踪、定期体检,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方案,每3个月进行一次座谈会或举行有关知识讲座,由社区医护人员追踪了解或上门了解患者的饮食方案的实施情况。指导原则为[2]:术后交代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ml,饮水量要分布全天,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须饮水300~500ml[2],效果更好。根据结石成分进行饮食指导,草酸盐性结石患者少食菠菜,西红柿、巧克力、李子、土豆、豆类、竹笋等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多食富含枸橼酸盐的食物,如柑、柚、葡萄等,避免高钠食品的摄入,每天钠盐限制在6g。尿酸性结石患者限制肉类、动物内脏、啤酒、豆类制品、蘑菇、豌豆、龙须菜等含嘌呤高食物,避免高钠食品的摄入,每天钠盐限制在6g。磷酸盐结石患者控制泌尿系感染,多食用成酸性食物如谷物、花生,宜低磷酸钙饮食,禁食所有奶制品和加磷酸钙之柠檬汁、可乐、咖啡,口服氯化铵可使尿液酸化,适量摄取畜禽肉类,避免长期食用高蛋白食品。钙盐结石患者适量摄取钙,不主张限制钙的吸收(吸收性高钙患者除外),但应避免长期大量的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虾皮、牛奶、奶制品,限制高蔗糖食品的摄入,避免高钠食品的摄入,每天钠盐限制在6g。以胱氨酸或胱氨酸盐为主的结石患者注意限制蛋氨酸及成酸性食物(动物食物)摄入,多食碱性食物。饮水后多活动,多到户外活动,多进行适当运动。定期复查B超、尿常规等。

随访:对500例患者进行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体检,复查B超。得到有效随访患者406例,失访或无效随访(按照要求进行随访,但没有进行必要的客观检查,无法判断结石是否复发)94例,其中对照组有效随访208例,试验组有效随访198例。406例患者有效随访31~47个月,平均39.2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1~47个月,平均39个月;试验组随访时间32~47个月,平均39.5个月。随访结束前均行KUB、IVP、B超检查,检查结果均经3名医师共同阅片或阅B超并结合患者取石术后复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判定结石是否复发。

结果

试验组198例中,188例无结石复发,10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5.0%。对照组208例,185例无结石复发,23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1.1%。两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4.902,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预防效果(例)

小结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高发年龄为20~50岁,男性多发于女性[3],以草酸盐结石或含草酸盐混合结石为主。上尿路结石经有效的治疗摘出或排出后仍有较高的的复发率[4],因此预防结石复发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满足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为目的基层卫生机构。实验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由社区医师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控制方案,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并定期在社区召集有关患者进行知识讲座、交流、座谈,用知识-信心-行为的方法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由社区护士每月1次上门或电话随访,监测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案的实施情况,同时每3个月进行一次体检,根据随访及体检情况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再由社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

通过饮食干预患者尿中成结石物质的含量、pH值及结石的形成环境,是比较好的预防方案。该方法对结石患者的预防具有个体针对性,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多饮水。因此社区健康宣教在预防上尿路结石的复发中,由于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46-547.

2谢志征,殷凤峙,林道平.外科学[M].第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1.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8-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为提高患者及家属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对管辖的重工社区中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调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0~88岁,平均(67.8±8.9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占6.67%;高中以上22例,占18.33%;初中以上40例,占33.33%;小学40例,占33.33%;文盲10例,占8.33%。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社区流动门诊、高血压病专题讲座、入户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折页及面对面传授,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等特点,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在认知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以科学地、积极主动地态度对待疾病,纠正治疗误区,自觉地控制饮食和规律地运动,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根据病情合理长期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1.2.2用药知识指导根据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进行用药指导,把服药同生活中某些必须做得事相联系,如与一日三餐相联系,避免遗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同时向患者交待常用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服药方法: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在早晨起床6~7时服;中效降压药每日2次,第二次应在下午4~5时服用,忌在临睡前服用,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讲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时应对措施。服药注意事项:如:1)降压不宜过快过低;2)不能自己随便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坚持规律性服药,维持血压平衡;3)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地保护心、脑、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

1.2.3心理指导老年高血压病常常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医护人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

1.2.4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1)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2)控制热能和体重,3)限制食盐摄入。在限制食盐的同时,注意补充钾盐,4)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1.2.5生活指导教育患者充分认识到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采取步行、慢跑、打门球、太极拳等运动方式,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7~8小时/日),并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运动中须注意安全,应防止因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增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坐卧时动作轻巧,避免急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鼓励患者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如种花、书法、欣赏音乐等,不宜打麻将、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

1.2.6自我保健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血压常受患者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波动,为方便及时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做到定时、定、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调整测量血压的次数,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及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头晕、剧烈头胀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楚,应立即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除立即服用降压药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求救。

1.2.7建立家庭支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治疗,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经济援助,建立家庭支持系统,能有效的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压力,在病情发生变化,能帮助患者采取极有效的方法,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1.2.8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召开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邀请家属参加,请血压控制好的患者介绍经验,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及家属之间的直接交谈,使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治疗,使高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3评定方法采用我们设计的老年高血压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主要内容:对高血压知识认知、自我心理调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血压监测、定期检查等;对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分两次进行调查每项总分按100分计算,得70分为掌握,由患者本人填写或家属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健康教育前、后对降压效果的影响见表2。〖FL)〗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针对社区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我社区有效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自觉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掌握各种高血压实用知识技巧,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保健意识。据统计表1显示,通过健康教育90%以上的患者能够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轻了心理压力,并掌握合理用药和自我监测血压,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并能定期体检。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降压效果有显著差异(p

3.2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我管理小组中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高,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随访,解决了社区老年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减轻他们因住院给家庭带来的负担[3],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加强了社区医师团队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而且对我们作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区慢病防控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4.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5

摘要:目的:预防社区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社区居民定期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干预社区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并定期调查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社区较未进行教育之前,居民防治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患病情况明显降低。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极好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防治寄生虫病社区预防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工作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形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近一阶段,寄生虫病新趋势却又萌芽,“新兴”的寄生虫病开始进入日常生活,且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依然严峻。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卫生观念普遍滞后有关。由于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转而追求鲜、肥、生猛,因此生鱼片、野味、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无意之中,许多人染上了寄生虫病,有些曾经是“罕见”的。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之为新的“富贵病”[1]。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对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误诊、漏诊,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损失。近几年,因与宠物亲密接触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全球人口交流往来频繁而带来的新病种,亦呈现上升势头。由此可见,有很多寄生虫病都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饮食方式等造成的,所以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寄生虫病有非常大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体社区居民

1.2方法对社区居民定期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干预社区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并定期调查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什么是寄生虫寄生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2]。

1.3.2寄生虫病传染源包括带虫(囊)者、贮存寄主和转续寄主。如阿米巴带囊者、黑热病患者均可作为疾病的传染来源;家犬可作为黑热病的贮存寄主。

1.3.3寄生虫病易感人群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

1.3.4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可分为:经口感染;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1.3.5发病特点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强,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小,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

1.3.6预防方法

尽量避开“美味杀手”。食源性寄生虫病离人们并不遥远。生鱼片、生牛里脊片等日韩料理每每让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的时候,就要及时“刹车”了,未经高温杀菌的刺身等食物非常容易携带高风险的细菌和寄生虫,贪图美味太危险。因此,料理生食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吃生冷鱼类或肉类要适可而止,尽量不吃。鱼以及其他水产品或牛、羊、猪肉,还是烧透煮熟为好,尤其是经火锅、烧烤等烹饪后的食物务必确保食用安全。家庭厨房里的砧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开,以免污染熟食。

全家预防因“宠”生“虫”。家养宠物是许多家庭的一大乐趣,但如果和宠物过分亲密,经常搂抱亲吻,一同吃睡,却往往潜伏着危及全家人的健康隐患,其危害甚至出人意料。人感染由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被称为人畜共患病,年幼的孩子、抵抗力下降的孕妇更容易被感染。有宠物的家庭,尤其要注意宠物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与人交叉感染寄生虫。人们在接触宠物后要认真洗手,特别是孩子,不要过于亲密地和宠物接触,以免误食寄生虫卵。最好定期为宠物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对于一些可能产生病变的肉类也不可喂狗,以此控制传染源。

辨症识虫及时就诊。孩子是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家长除了要教导孩子勤洗手、讲卫生,食物要煮熟方可食用以外,还应留意孩子的各种典型行为和症状。如果孩子有搔抓肛门的现象,刚抓完屁股,要提醒他们马上洗手,因为肛门瘙痒是感染蛲虫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家长如果发现宝宝经常无规律地肚子疼,厌食、消瘦,最好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排查。

对于参加幼托机构集体生活的孩子,除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良好习惯外,集体驱虫也是清除寄生虫病传染源的较好方法。宝宝一旦确诊为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一定要及时驱虫。

2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对寄生虫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防治寄生虫病有的一定的应对方案,使得社区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逐步减少。说明了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质,并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极好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效果。

3讨论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经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皮肤接触而感染,寄生虫病始终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许隆祺研究员指出,90%以上的寄生虫病是个人行为不当造成的,寄生虫病可防可治。普通家庭需着重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儿童要加强防治蛲虫病。所以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不被寄生虫所侵害,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降低寄生虫对社区居民的危害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6

关键词同伴教育社区卫生防艾探索

背景资料

防艾形式日趋严峻:云南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全国艾滋病疫情的重灾区。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为37040例,到2006年底,则攀升至48591例,上升31.2%。云南防艾工作任重道远。

传播途径发生变化:由于国家对贩毒吸毒的严厉打击,HIV的血液传播途径得到有效的遏制,而则因其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性传播已上升而成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于是如何在性工作者中展开防艾工作,就成了今后防艾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性传播链中的关节点――小姐(女性性工作者):在活动中,“小姐”是焦点。她既可被HIV感染,也可能在被感染后将HIV传染给者。如果在“小姐”这个关节点阻断了HIV感染,者就阻断了;者阻断了,家庭就阻断了;家庭阻断了,母婴就阻断了。因此在“小姐”这个环节上展开防艾工作,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姐同伴教育”应运而生:“小姐同伴教育”其实是在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的实施中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但有待完善的工作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培养宣传防艾知识的骨干人员,再由她们对同伴进行相关的防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同的境遇和心理定势使同伴之间的交流更易沟通。“现身说法”更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区卫生介入,使“小姐同伴教育”更能深入人心

2005年11月,我院以社区卫生的形式介入地区的防艾工作。由社区卫生派出有临床经验,从事性病防治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的临床医师,每周定期到由昆明市健康教育所成立的小姐活动中心和“健康亭”坐诊,讲解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专业性地解答她们提出的问题,对小姐进行妇科体检,针对所患的妇科疾病给予规范的治疗和正规的指导。在与“小姐”的接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姐”因为文化水平太低,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根本不了解,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就拿安全套的使用来说,从操作的技术角度讲,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面对嫖客“加价”诱惑,同时又因无知对可能的性病(包括艾滋病)传播心存侥幸。由此可见,对“小姐”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要做多么仔细的工作。

活动中心的建立,使“小姐”有了释疑解惑的去处

活动中心及健康亭的建立以及临床医师的介入,是我们社区卫生为防艾工作的一个小小创意,可以说是“小姐同伴教育”开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于是,我们想,我们能不能建立那么几个固定的点,由专家在那里主持,社区卫生介入,可增加普及面,让那些有疑问的小姐,到这里来咨询来释疑解惑。现在经我们培训的“同伴骨干”已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10人,每周都有一些小姐到活动中心主动检查、培训、咨询。活动中心在“小姐同伴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1篇7

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江干区社区教育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二、构建社区教育*网络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0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p;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04年举办*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我区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0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

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指示精神为指导,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教育在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小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目标,不断规范和完善"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级网络、四个基地、五支队伍"的工作模式,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有利于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筑社区教育新格局,提高社区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力争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使阵地建设进-步加强,教育队伍进一步壮大、学习内容进一步充实,终身学习的意识进-步增强,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是:

(一)全面开展,整体推进阶段(**年度),建立健全区、街、居三级组织领导管理体系、教育设施体系和三级工作机制;加强阵地建设,年内全区建成区街两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社区学校15所、社区教育教学点40个、各类教育基地20个;充实社区教育队伍,建立社区教育工作机构,选好配齐人员,明确任务职责,正常开展工作;抓好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充实创建标准,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创建的数量和质量,年内创建区街两级学习型社区占社区总数的30%左右,学习型企业占辖区企业总数的5%左右,学习型机关(事业单位)占总数的20%左右,学习型楼院30个左右,学习型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左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群众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将学习作为生活重要内容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各级各类学习教育文化活动的比率达到应参加人数的30%;组织经常性的"学习超市暨社区教育供需见面会",根据群众需求,开设各类培训学习班200个左右:加强理论研究,召开理论研讨及经验交流会,举办社区教育成果展,承办全国"十五"课题研讨会工作。

(二)巩固提高,发展创新阶段(**年度)。阵地建设方面、力争建成**区社区教育学院,开设网上社区学校。经过努力全区社区学校和教学点分别比**年度增加50%,并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教学设施方面,对区域内的设施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争取50%的区属及驻区单位的教育活动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教育形式上,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常设班与非常设班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单位教育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式的教育模式;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搞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发挥社区教育队伍的骨干作用;在学习型组织创建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其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比**年提高30%,学习型企业提高20%,学习型楼院提高50%,学习型家庭提高20%。并推出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学习型组织;在群众参与方面,以更加先进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更充实的教育内容,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加,力争单位参与率达到全区企事业单位总数的30%左右,群众参与率达到40%左右。

(三)初见成效,基本成型阶段(**年度)。初步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体系,"一二三四五"的社区教育工作模式得到充实和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形成-套较为科学、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一批在阵地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方面较为成熟的示范点,并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东部开发和旧城改造为契机,建设一批较高档次的社区教育阵地,全区各级各类教育阵地应具备先进、齐全、配套的教育设施,社区学校、教学点(工作站)在**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30%和40%,社区学校全部实现联网运行;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其中学习型机关(事业单位)在**年的基础上提高30%以上,学习型社区、企业、楼院分别提高20%,学习型家庭提高30%,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群众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一是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的意义、内容、创建标准和具体要求。每个街道用于社区教育的宣传栏不低于6平方米;各社区用于社区教育的宣传栏不少亍3平方米。利用"社区教育宣传月"、"社区教育活动周"、"社区教育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二是搞好经常性的全民宣传教育、重点做好机关干部、居民群众、社区单位三个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我区开展创建工作情况;同时,要继续办好《社区教育报》,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制作专题片、课件、画册等宣传材料,搞好对外形象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社区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认同感和使命感,形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意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全面落实《纲要》,推进创建工作,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深化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文明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个人)"、"青年文明号"、"五好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规范,进-步深化"学纲要,讲道德,扬正气,做表率"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三)规范阵地建设,发挥教育职能。围绕"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目标,继续采取教育部门主办、社区单位联办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在进一步搞好党员、少儿、成人、老年四大教育基地和社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新建一批较高档次和较大规模的社区教育阵地,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运作、为深化社区教育,提供有力依托。重点搞好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工作机构的建设,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发挥职能。同时,要加快学校向社区开放和服务社区步伐,发挥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任务落实。要继续充实和规范5支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明确职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加强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选好配齐工作人员,形成-批工作经验丰富、指导有力、工作效率较高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发挥他们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二是坚持每年选派-定数量的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助理,充实完善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三是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四是发挥社区教育讲师团队伍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相关知识的教育;五是充实和完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能力。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发动群众参与、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发挥阵地作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突出特色。坚持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及时发现、培养、选树各类典型,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全区进行宣传推广和评比表彰。各单位都要结合创建活动,树立自己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调查研究年"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心任务相结合,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开展社区教育入户调查活动、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总结出-批有论点、有见地、有分量的社区教育调研报告;定期召开理论报告会、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讲座,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区社区教育系列丛书,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七)构筑全方位教育框架,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围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要求,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将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学习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就业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两劳"人员学历教育培训、婴幼儿,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以及面向全体居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不断完善、充实教育内容和形式,逐渐形成社区教育中心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主体式全方位社区教育框架,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指导职能。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驻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区、街、居三级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要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情况,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积极稳妥、协调有序的发展。各街道要切实发挥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和宣教科的作用、规范社区教育工作站(教学点)的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职能,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纳入年度目标,加强监督考核。将创建活动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篇9

1开展健康教育与围产期保健相结合

及时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提供营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预防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出生,孕妇应保证适宜的营养和足够的热能摄入,指导不能完全按自己的爱好来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达到营养均衡。指导早期注意事项,忌滥用药、忌放射线、忌病毒感染、忌烟酒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怀孕的中晚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要求定时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运用“胎动计数”观察胎儿宫内状况。预防和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2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的知识需求

调查资料证明孕产妇对待产、分娩及产后的知识迫切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异常情况的预防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殊情况给予细致讲解,使孕妇能早起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使孕妇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并愉快的接受分娩,顺利完成分娩全过程。

3健康教育促进新生儿健康发展

建议家长及时建立儿童健康体检卡,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给予合理的指导,指导家长做好早期教育。0—3岁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婴幼儿的体格及智力迅速发育,营养需要全面,并且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做好饮食的合理搭配。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的成份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对幼儿的心理、智力、体格的发育都很重要,也是母亲和婴幼儿感情交流的最佳方式。学龄前儿童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做好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做好儿童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常见病,及时纠正,利用各种学习班宣传科学的喂养及生活卫生饮食和营养卫生,实行分级管理,使儿童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可使身体强壮的理念。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族地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54-03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陇南山地的搭界地,也是内地通往藏区的主要通道。甘南州地理位置特殊,海拔在1200米到4800米之间,平均海拔3000米。自然条件恶劣,一年四季,春夏不明,气候寒冷,且阴湿多雨雪。全州总面积450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0%,地理座标东径100°45′-104°45′,北纬33°6′-35°34′,东西广423公里,南北裹270公里。截至2010年,全州总人口为681518人,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34万,占总人口的50%。①由于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形成了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同时也成为了安多藏区的民族宗教文化中心。

甘南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土司制度与佛教寺院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使甘南州在建国前还处在封建社会时期,在比较偏远的半农牧区和纯牧区还残存着奴隶制,大部分藏族群众奴役在贵族阶级的统治之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极其落后。直到解放前夕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当时甘南州建有小学91所,在校学生1933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45人,占12%;初级中学1所,学生8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人,约占10%;简易师范3所。全州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为3%,藏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3%。大部分学生集中在夏河、临潭、卓尼、舟曲等少数民族城镇,地处偏远的碌曲、玛曲、迭部等地区仍然没有学校。甘南州民族教育事业真正的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资,甘南州的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并在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降分政策的支持下,甘南州的高考录取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录取率从1979年的不到1%到2011年的85.72%,可谓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专门的高级人才,并且让这些人才积极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做出重大贡献。近些年,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少数民族院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政治可靠、业务扎实的实用型人才。

一、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团结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教育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超政治和超阶级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任何时代、任何类型的教育都要受到政治的制约。根据研究,国外教育家所关注的教育政治问题中,有近40%的问题跟少数民族有关。少数民族院校由于它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比其他高等院校更受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教育一方面会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但反过来教育也能服务于社会政治制度。在民族地区建立高等院校有着特殊而鲜明的政治性,这种政治性将使民族院校在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统一方面起到其他高等院校不能起到的作用。建国之初同志就提出在“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地委,都应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西北民族大学的奠基人也指出:“西北是个多民族地区,办一所高等学校为各民族培养政治干部和其他专业人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应早日着手准备。”目前就我国存在的大部分民族院校来看,他们的前身都是各种各样干部培训班或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民族院校的目的就是从政治立场出发,就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统一的。1997年,在对甘南州副县级以上干部毕业院校的调查中发现,甘南州有44%以上的干部毕业于不同地区的民族院校。这也就是说,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地区民族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而且他们在为维护本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提升民族地区各个阶层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活质量与这个地区从事领导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提高整个地区的政治管理水平,使得这个地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科学文化教育落后,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因此要想做到科学化的政治管理就必须依靠当地的民族院校,邀请校内外的知名学者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对新生事物及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管理阶层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当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领导者能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把科学的管理理念跟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适应本地区发展的政治管理理念。

2.依靠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当地民族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民众是社会政治活动参与的主体,少数民族民众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活动参与的主体。一个多民族地区,成功的政治生活应该离不开各民族民众的积极参与。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众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低,这是因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一定政治素养能参与政治活动的民众并不多见,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本地区政治生活的民主性和广泛性。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因此,加快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政治制造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政治,参与政治,就能更好地体现民族地区政治活动的民主性和广泛性。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可以依靠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提高当地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

3.深入发展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对落实党的各项民族理论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特殊作用。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之间的差距,党和政府从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民族问题,对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也是十分关心,尤其重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1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建有1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民族类综合大学13所。民族院校不仅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骨干力量。据统计,60年代末,内地重点院校被分配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90%以上的陆续被调回到了内地,而同一时期普通民族院校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还留在民族地区工作。而近几年,去内地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回到民族地区工作,而且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说明,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也将会越来越高,这将在无形之中加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落实。

二、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所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大部分地区以农业或牧业为主体,现代化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同时产业结构也极不合理。就甘南州而言,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6%,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4%。从经济发达地区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体在25%~30%,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体在70%~75%。所以,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等综合衡量,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是极不合理的。②因此,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大力完善产业结构并且逐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开发力度。当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大批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正是时代赋予民族高等教育的光辉使命。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南州的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2011年甘南州工农业生产总值80.76亿元,年均增长12.8%,是2006年的1.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年均增长33.8%,是2006年的4.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年均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年均增长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但是多少年来由于当地民众观念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不懂得科学持续的开采资源,使得很多资源被低效过度的开采,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如何让民众科学的、可持续的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来实现,通过民族院校来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的基层科技人员,在民族地区大力普及科技文化知识。随着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素质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也会改变民众对自然资源的态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调查发现,发达地区30%的经济增长率是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实现的。而民族地区由于传统文化、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制约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因此,要在民族地区普及科学技术,就必须依靠民族院校,因为高等院校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任务。就目前来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都很好的完成了这一任务。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为突出高原经济特色,服务区域支柱产业,专门成立了高寒生态研究所,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功能之一。人类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如何更好地传承人类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是学校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慢慢沉淀积累下来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要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就必须继承、发掘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如果在这个进程中丢失了自己的传统,将意味着丢失“自我”。作为专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为了不让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消失,应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对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梳理和加工,把那些对整个人类发展有价值的文化较好地进行保存和传播,使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另外,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从小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人,成为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很多民族院校拥有专门研究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科研单位,这些单位除了科学研究的任务之外,还担负着传播和融合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任务。民族院校的这一优势是其他地方普通院校所没有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办好这些科研单位,让他们在继承、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起到其他院校所替代不了作用。以甘南州唯一的高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为了更好的继承和传承藏族文化传统,学院专门成立了藏文化研究中心,这为甘南州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注释:

①甘南藏族自治州统计局.甘南州统计年鉴(2011).

②焦瑶光,马振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教育关系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1996,(4).

参考文献:

〔1〕沙斯尔.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J].大众商务,2009,(7).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1篇11

【关键词】社区戏剧教育;社区社会工作;理念与运用;必要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戏剧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对完善的理念。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自己的戏剧教育组织,如美国的“美国戏剧与教育联盟”(AATE)、1992年成立的“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IDEA)等等。而我国的戏剧教育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戏剧教育,即艺术高校对专业戏剧人才的培养。从广义的戏剧教育来看,相对于教育界学者借鉴西方戏剧教育理念所提倡、推崇的“学校戏剧教育”来说,社区戏剧教育发展一直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不足,阐述社区戏剧教育的理念,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化,浅析社区戏剧教育融入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构思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社区戏剧教育,填补社区戏剧教育在中国发展的空白。

一、社区戏剧教育的理念与运用

(一)社区戏剧教育基本理念

戏剧教育的理念在西方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早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就大力提倡把戏剧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发展校园戏剧。随后,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相继把戏剧教育纳入到普通的学校教育中来,确立了立法和有关戏剧教育的课程设置计划,奠定了戏剧在整个教育界的地位。戏剧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狭义的戏剧教育,在这里将不做过多解释,本文所涉及的社区戏剧教育作为非专业戏剧教育的一种,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模式。非专业性的戏剧教育是使人回归本性的教育,强调面向全体人民的普遍适用性。戏剧教育的终极目标致力于人格教育,为人民所享用、为人民服务。

戏剧教育的这一基本理念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是一致并且可以相互融合。社区戏剧教育以社区为背景,把戏剧带入社区,最终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心理学上讲,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气质、道德、行为方式、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的总和。而戏剧则通过角色的扮演、人物的对比、情境的构造等融入美学艺术表演形式使社区居民学会自我反思,明确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完善自我认知。社会工作为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需要对受助者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使受助者发觉自身人格上的不足,改变消极的认知。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区戏剧教育可以做为提高社区社会工作效率的有效辅助手段,帮助社区居民完善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健康享受生活。

(二)社区戏剧教育在中国的运用

当前我国的社区戏剧教育尚处在初步探索的空白阶段,实践运用的案例非常少。在我国提到社区戏剧教育,大多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社区服务完善的城市社区中,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的戏剧团体。或者由社区与剧团合作的社区戏剧演出,如:2010年北京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与雷子乐笑工厂合作举办的减压戏剧。意旨于丰富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但是,这与社区戏剧教育的理念大相径庭。

2012年美国社区戏剧教育研究者冯乐然女士与兰州NGO环保组织合作,把社区戏剧教育与环保教育相融合,邀请来自美国、西班牙、香港等地的戏剧教育专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2012兰州国际社区戏剧环保教育论坛”,并与社区居民一起排演了戏剧――黄河之魂,不仅使社区的居民享受了戏剧的乐趣,并且通过亲身参与演出,体会了黄河污染的严重性,学会保护环境,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虽然兰州社区“黄河之魂”的戏剧演出体现了社区戏剧教育的特点,但是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无法体现社区的自主性,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二、社区戏剧教育融入社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也逐渐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我国的社区社会工作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与方法,在理论基础上相对完善,但是在实际生活操作上,还存在着方法不专业、社区福利资源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需求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要探索符合中国文化的社区服务方法。

(一)社区戏剧教育能够丰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从理论上来说,包括宏观上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微观上的社区照顾模式。具体到社区工作方法和技巧上开展了居民活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社区教育、社会资源的调动等等。而社区戏剧教育融入社区社会工作的服务中,能够给社区服务带来新的活力。从社区服务的内容上来说,目前我国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关注居民的基本需求及困难,但是,针对需求所开展的活动单一,过于形式化。而社区戏剧教育秉承人格教育的宗旨,以戏剧的形式服务于居民,更贴近居民的现实生活,使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更丰满。

(二)社区戏剧教育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戏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到信息化高速发展、各种艺术形式繁盛的新世纪,中国戏剧艺术还是有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们对戏曲的热爱,七、八十年代新人们对歌剧、音乐的喜欢,使得戏剧艺术在中国繁荣发展。因此,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开展社区戏剧教育能够极大的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戏剧教育不仅只限于戏曲的演出,也包括歌剧形式的编排、撰写剧本、导演等艺术呈现形式。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参照自己的喜好,发挥自己的写作、编排、组织、表演等特长,由社区居民共同完成属于本社区自己的戏剧表演。并从中体会戏剧所带来的乐趣及蕴涵的意义,在愉悦的氛围中完善自我人格。

三、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社区戏剧教育构思

虽然将社区戏剧教育融入社区服务建设中是可行的,但是本文所探讨的是希望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结合到社区戏剧教育中去,调整社区戏剧教育模式,构思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的戏剧教育。

(一)“治疗型”社区戏剧教育

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有个案工作的叙事治疗、小组工作的心理剧,都是以治疗为目的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在社区工作中,也可以创建“治疗型”的社区戏剧教育作为辅助手段。“治疗型”的社区戏剧教育是即像个案工作一样,针对一个案主的治疗方法。也可像小组工作一样,针对一类问题的治疗。即关注案主的问题,让案主通过为其量身定做的社区戏剧演绎,改善其心理消极情绪,进而协助解决案主的困境。“治疗型”社区戏剧教育是运用在社区中的“心理剧”,关注、解决的是案主自身的心理活动,在大的环境、多人参与的情况下,使案主通过亲身参与体会欢乐,自我改善。总的来说“治疗型”社区戏剧教育的运用范围是广泛的,即适用于抑郁、自闭、自卑等心理消极问题的人群,也适用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人群,或者是工作、家庭问题压力过大的成年人群。

(二)“育人型”社区戏剧教育

社会工作领域划分中有通常用于社区中的矫治社会工作,即社区矫治社会工作。而“育人型”社区戏剧教育就可用于其中。社区矫治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心理、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这与戏剧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虽然,对于社区矫治社会工作来说,小组工作中的心理剧也能完成对案主的帮助,但是“育人型”社区戏剧教育除了具有“心理剧”的矫治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社区居民与案主的共同演绎,改善社区其他居民对需矫正人员的看法,理解他们的感受。

(三)“活动型”社区戏剧教育

“活动型”社区戏剧教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完善社区服务的手段,丰富社区服务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而举行的社区戏剧表演。鼓励居民以生活元素为主题,自发编剧、导演、演出,发掘居民潜在的才能,为生活增添色彩。例如,可以组织成立社区戏剧社,尝试多元的艺术形式。

社会工作是一个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社会福利等众多学科理论为一身的新兴领域,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不仅要借鉴心理学完善个案工作及小组工作中的心理剧,同时也要借鉴教育学理论发展社区戏剧教育,完善社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特色社区戏剧教育的构思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注入了新的血液,社区戏剧教育将教育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社会工作中国化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爱华.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运用[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社区教育的作用范文

高职院校应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达到社会育人和育社会人目的。本文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心连心携手社区行爱心实践服务活动为例,分析融入社区的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促进作用。

该活动以让我们关注社会、让社会关注我们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学校、社会、学生互动的全面素质教育平台,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新领域。

一、走出象牙塔,融入社区,在社会互动中提升素质教育成果

?倓(一)开展美化社区绿色环保类活动

在社区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调查活动;组织各种志愿服务队,进行植绿护绿、清洁楼道等活动。让居民及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庭,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二)开展社区互动弘美德类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或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与老人的交流和相处中,学会尊老爱老,关爱一些容易被青少年忽略的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树立起多方位的观察和体会社会的视角,引导学生的心理成长方向。每个服务队都与孤老结对,定期上门慰问,将活动的延续性保持下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三)开展大手拉小手类活动

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社区中、小学生创造学习辅导条件,开设学习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一个服务队队员辅导一名中、小学生,让学生自身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利用,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展多彩社区行類活动

组织学生带着丰富的文艺节目走进社区,走访社区劳模、革命军人、退休教师等先进人物。为学生提供走进社会、深入群众、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体会大学生精神的机会。邀请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文艺组织、社区先进人物进行同台演出和演讲,为学生寻觅许多学习榜样。

(五)开展系部与社区委员会结对子活动

每次活动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全程由学生自发与社区街道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和安排,锻炼学生的对外交涉能力,并定期组织服务队到结对社区报到,参加社区为民服务工作。在活动中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协助关系。

二、丰富社区阵地类型,扩展社会活动范围,提升素质培养目标

社区中拥有各种教育活动资源,都可作为社区活动的阵地。

(一)建立娱乐型活动阵地,体验社会生活

建立家庭学艺场所,如学家务活、厨艺大赛、棋艺比高低;建立娱乐活动场所,如羽毛球、足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建立文艺演出场所,与社区青少年、老年文艺队进行联合演出,丰富学生和居民的业余生活。

(二)建立服务型活动阵地,培养人文关怀意识

利用社区宣传栏,进行当下热点问题的宣传及文明美德的倡导。进行普法教育并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环保绿化社区、读书学习互助活动等。不少同学在社区先进人物的实例中,看到了理想是怎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的,道德是怎样在小事中体现的,体验生活的艰辛、俭朴的珍贵,学会如何感恩,如何报效社会,培养了当代青年的良好道德情操。

(三)建立实践型活动阵地,践行专业技能

利用学生不同的专业性,将他们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既锻炼了学生实践本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社会做出一些有用的事,增加了自身的社会成就感,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获益,社会教育给予高职学生更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