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案例分析:开始敏感起来的儿子
一位疑惑的爸爸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但我们也希望孩子的这种能力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只要能关注到别人的情绪心理即可,千万不要过于敏感,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是被他人情绪左右,否则可能变得不够大气和豁达。案例中的爸爸就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其实孩子的这种变化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结果。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期待孩子长高长壮,这些身体指标也很容易被我们观测。与体能发展不同的是,孩子心智水平的发展变化比较内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理解。案例中的男孩子在被妈妈批评时,开始思考妈妈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在孩子心智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孩子开始主动探究个体言行背后的心理原因,意识到妈妈本身的情绪,以及妈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到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是司空见惯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和逻辑,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蕴含着质的变化。虽然小孩子在4个多月就能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在八九个月时就会出现社会性参照,即能够有意识地搜索别人的情感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比如别人呈现笑脸,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喜欢自己,或者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如果对方摇头瞪眼,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可能不喜欢自己,或者是不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但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们会逐渐明白,只考虑自己是行不通的,想要有更好的社会交往,就要顾及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更顺畅、友好的沟通交流。个体的这种能力叫做心理理解或称心理理论。发展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大约在4岁获得这种能力,这意味着孩子开始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心理理解能力高的孩子,往往具备更高的情商,有更好的社会交往状态。当孩子开始变得敏感起来,您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调整。当孩子对他人的行为表示困惑、进行猜测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解读。如果忽视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自行解读,长此以往,孩子极容易形成负性归因风格。如,“妈妈因为不喜欢我,所以就会对我态度不好。”当一个孩子深信妈妈不喜欢自己时,他的心理会受到打击。在今后和他人的交往中,如果别人拒绝自己,孩子也会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孩子还可能效仿成人的社会表达,如心情不好时,对他人选择大声呵斥等不友好的行为。所以,如果听到孩子这样的问话,爸爸和妈妈最好能够一起坚定而严肃地告2.悦纳孩子的敏感这些引导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关心妈妈会得到爸爸和妈妈的肯定,但不要被妈妈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做好自己,不用过于受困于别人的状态。在感知到别人心情不好,或是跟别人沟通不愉快时,懂得给对方冷静的空间,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孩子的敏感是对的,那么妈妈就很有必要调整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了。因为很多亲子沟通的初衷都是为解决问题,最后却演变成发泄情绪。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很容易让孩子习得你毫无理性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关注点根本没在妈妈想要表达的事情上,而是一直在妈妈的负性情绪里打转。 .
- 上一篇:《天气变化》活动反思
- 下一篇: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