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师总结 > 总结:巧妙设计提问,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巧妙设计提问,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31 阅读: 字体:


总结:巧妙设计提问,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园的图书阅读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如今,图书阅读活动已越来越为当今孩子所喜爱,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书。那么怎样让幼儿在图书阅读活动中乐于并善于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增长技能,以此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因为提问设计的巧妙与否,对幼儿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图书内容的阅读理解。同时,提问设计也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等。因此,我在幼儿图书阅读活动指导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提问”的技巧,以使图书阅读活动更大潜能地发挥其作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来设计提问。

幼儿园的图书阅读活动不能等同于看图讲述活动。一般来说,阅读中的图画故事都有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内容,篇幅也比看图讲述要来得长,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观察中发现,幼儿在阅读图书时,往往会把一张张画面割裂开来看,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我在阅读指导中,“提问”尤其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比如在阅读故事《小狮子烫发》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小狮子进了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它怎么会想到烫发的?”“小狮子烫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狮子后来又怎么样了?最后山羊医生对小狮子说了什么话?” 通过这些一环紧扣一环的提问,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情节线索,因此,孩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也就轻而易举了。

图书阅读活动中,如何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为此,在帮助幼儿理解《小狮子烫发》的情节内容的同时,我还抓住了“小狮子烫了卷发后心理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以后小狮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狮子不再要卷发了?”这些提问紧紧扣住了小狮子初烫卷发后爱美的洋洋自得的心理以及它的种种行为表现,使幼儿通过小狮子的切身体会,悟出乱学时髦不好,漂亮重要,讲卫生也很重要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第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提问。

在指导幼儿进行图书阅读活动时,我经常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班幼儿阅读图书缺乏哪些经验?我班孩子阅读中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我该如何把握阅读阶段目标,并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提问时,尤其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由于班中孩子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刚接触阅读、还缺乏阅读经验的幼儿,我一般先为他们提供页码较少、易于理解的图书,设计的提问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在阅读同一本图书时,我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阅读故事《会动的房子》时,我先提问设置悬念“房子怎么会动呢?”让幼儿带着问题看图书,然后提出 “小松鼠的房子怎么会动?(小松鼠在什么地方盖了房子)” “《会动的房子》到过哪些地方?”“如果你是小乌龟,还会带着小松鼠去哪些地方旅行?”等问题,从而达到了让幼儿有顺序地翻看图书、人人开口的目的。当幼儿对阅读有了兴趣以后,我的提问则偏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幼儿自己去体会探索,从而习得阅读的方法技能。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有时我只讲故事中的一小段内容,让幼儿去找相应的画面,并讲讲为什么是这幅图画的理由。这样,既可以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看懂画面内容,又可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掌握阅读图书必须的能力,提高美术符号和语言符号转译的能力。孩子们把这种提问当成了游戏,百“玩”不厌,从中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同时也习得了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活动中,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怎样促使全班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呢?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幼儿阅读能力的差异,我将幼儿分成好、中、差几个不同层次,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使每个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在设计提问时范围尽可能大一些,给幼儿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如《会动的房子》中的提问设计,使幼儿能从多方面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孩子可从各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针对自己所能看懂的、理解的某一画面、某一方面来讲,少讲一些。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可以用辅助问题来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这时,我重视的是幼儿如何学,而不是老师如何教。

4、经常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全班孩子互相帮助,人人参与答题。

我在阅读指导时,由于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全班幼儿在阅读中的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都很强,幼儿整体水平发展较好。

第三,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来设计提问。

在阅读指导时,我十分重视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问设计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在进行阅读活动《狮子和老鼠》时,我先让幼儿看一遍,带着“故事里讲了些什么?”的问题,让幼儿初步感知整个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根据对故事整体的大致印象来分析、理解图片,最后再理解作品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由故事表层向深层理解发展。

在图书阅读指导中,我一般不采用直接提问法,而喜欢采用迂回提问的方法。因为直接提问“太白”,不利于幼儿积极思维。而没有现成答案,不动脑筋答不出的问题,则更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阅读故事《蚂蚁和蝈蝈儿》时,我提出了“什么季节来到了?”“蝈蝈儿和蚂蚁分别在干什么?”“这幅画讲了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孩子也可以从故事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各方面的角度进行观察讲述。又如《国王生病了》的故事中,孩子必须理解前一段故事,才能得出结论。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格式,没有现成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其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设计提问时,我还改变了以前仅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改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提问。如看图书后,我常爱问:“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等等,此时,孩子们会七嘴八舌提出一大堆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而我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孩子们的阅读现状,知道孩子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搞懂,需要帮助。

总之,如何巧妙设计提问,对幼儿图书阅读活动的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仍将不断探索“提问”的技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