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过渡环节中形成的自发游戏——早操后的插曲“打枪”
总结:过渡环节中形成的自发游戏——早操后的插曲“打枪”
自发游戏是幼儿内心真实世界的外在体现。在自发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表达愿望、宣泄情感,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幼儿自发性游戏,有良性的,也有不良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引领。
症候:
早操结束后,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陆续的进入教室,进行一些生活环节的准备。只见几个调皮的孩子率先来到了教室里,乘着人不多,开始了他们激烈的枪战。只见明明直接蹲在椅子后面用手当手枪,嘴里还不停的发出“啪、啪”的声音。另外两个孩子一边“啪啪”一边四处追赶。其他男孩子也被这气氛带动起来,纷纷模仿他们,顿时教室里变得一片嘈杂。
剖析:
1.情绪难调节。孩子刚刚做完早操,情绪比较兴奋,一时半会还不能从欢快的运动中调整过来,急需要用一种方式来满足这种兴奋的状态。
2.兴趣点相投。玩枪战、四处乱跑是男孩子最喜欢玩的。特别是在一日活动各个过渡环节中空隙中,容易使那些好动的男孩子钻空子。只要有一、两个孩子在玩,其他的男孩子就马上会被带动起来,一起加入这激烈的活动。
基于这些原因,作为教师的我要采取怎样的办法将幼儿的打枪游戏转换成正面的健康的游戏,既能有效维护班级的良好常规,又能宣泄孩子们的激动情绪呢?
对策:
1. 及时肯定——满足孩子玩的欲望。
幼儿发起的打枪、奔跑类游戏由于易出现不安全隐患,往往会被我们成人所制止,越是成人制止的游戏,孩子却越喜欢玩。自发游戏给幼儿带来的趣味性、娱乐性,也就被遏制。那如何在满足幼儿兴趣点的情况下,来弥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呢?我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立即制止孩子们的打枪游戏,而是及时肯定。“你们玩的游戏真有趣啊,想不想让它变得更好玩呢?”既激发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也让孩子的自发性游戏得到支持。
2. 适时介入——深入孩子玩的情境。
(1)游戏角色进入情境。安全是首位,教室里面到处都是凳子和柜子,如果孩子乱跑、乱窜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我以“总司令”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并进行角色分配,并请几个比较好动的孩子为 “副将”,各“小兵”要听“总司令”的话,并选定区域待卫。将这些无序的活动,在我的指引下有情境、有角色的进行游戏。既满足了幼儿了兴趣,又排除了不安全隐患。
(2)共同创设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创设,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与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并规范游戏规则,如:跑的时候不能撞人;不能用脚踢人;用手当手枪,点到屁股即可;点到的孩子即中枪,不能继续;不能用手指去戳人;在规定的区域活动……,如果破坏规则,就不能继续游戏。
3.适时填充——延续孩子玩的情趣。
增加游戏的玩法,变化游戏的角色,让原本简单的打枪游戏变得丰富性、趣味化、生活化,重新点燃孩子玩的欲望。
(1)男女对战(集体游戏)
通过男女分组比赛的方法,女孩子和男孩子分为两组,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跑动,看哪组打得人数多就算哪组厉害,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军人生活(姿势变换)
孩子们听老师提出的指令,学习解放军叔叔的站立或者蹲、爬等姿势进行打枪,看谁学得像、打得多,让游戏具有趣味性,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参加。
(3)警察和小偷(个人比赛)
让一个孩子找到一个好朋友,双方自由决定谁当警察谁当小偷,警察打小偷,点到屁股就算抓到,然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教师在指导幼儿打枪游戏时,将游戏的要求一点一点渗透于过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游戏玩法,遵守了游戏规则,也及时宣泄了情绪,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 上一篇:总结: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 下一篇:幼儿园有效课堂的备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