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31 阅读: 字体:
第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教学过程 唐朝(公元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第1题:浥:悒(yì)湿润。 尽:“进”。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4、试背这首诗。 你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你来给大家背一背。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课前带孩子们去观察草,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岁:年。枯:枯萎,干枯。 生:生长。 .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3.指导书写。 尽:上下结构。 六、板书设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第三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3.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登黄鹤楼追寻古人足迹,古人却已经乘鹤归去。面对着黄鹤楼的景色,作者只能留下深深的惆怅和惋惜,更因为他游历在外的状况,使得作者心中不由的涌上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视频显示黄鹤楼送别的动画)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帆船,江水,人……) 4.那谁能联系刚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在回答中互相补充) (依依惜别,恋恋不舍……)(个别读,齐读,读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7.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了。)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故人,感情深厚的老朋友)。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 9.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在大家自由读一下这首诗,尝试着将诗中的情感读出来,等会比比看,谁最像黄鹤楼边的李白。(个别读,齐读,背诵下来) 四、小结:今天,我们在黄鹤楼的怡人美景中,感受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让我们伴着滔滔长江水,目送孟浩然前往那烟花三月的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广陵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