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谈我园打击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与实施

科研论文:谈我园打击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与实施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7-02 阅读: 字体:

科研论文:谈我园打击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与实施

内容摘要:特色园打造是当下幼儿园发展的新趋势,我园在特色园建设方面选择了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但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也逐渐看到了问题: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一种高控制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出要求的是老师,被要求的是幼儿,孩子们更多时候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看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时间一久,打击乐活动就变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活动中老师们对于幼儿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发展往往是忽略的,更多的是重视纪律,重视模仿。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思路,迅速转变老师的思想,在活动中渗透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努力为打击乐活动创造自主、自由、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打击乐演奏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特色办园打击乐器演奏游戏化

乘着幼教的春风,特色园打造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幼儿园发展的新趋向,我们幼儿园也顺应时代潮流,融入到“特色园”的建设队伍中。根据我们幼儿园自身的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选择了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作为园本特色。之所以选择打击乐器演奏作为园本特色,是因为相比较其他摸不着、看不到的音乐形式,打击乐活动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它不仅可以听得到,还可以拿在手里玩一玩,这种将无形化为有形的音乐形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并能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捕捉音乐的瞬间,获得音乐的享受。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打击乐活动在我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业务培训、公开课研讨课、送老师外出学习……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获益匪浅,老师们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能够非常得心应手的驾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而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但在这个轰轰烈烈的背景下,我也逐渐看到了问题: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一种高控制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出要求的是老师,被要求的是幼儿,孩子们更多时候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看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时间一久,打击乐活动就变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活动中老师们对于幼儿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发展往往是忽略的,更多的是重视纪律,重视模仿。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思路,迅速转变老师的思想,在活动中渗透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努力为打击乐活动创造自主、自由、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打击乐演奏活动的乐趣。

一、和节奏一起玩游戏

节奏活动通常是在幼儿用乐器演奏之前,为帮助他们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时运用的。可以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方式,如:拍手、拍腿、踏脚等,对要掌握的节奏进行具体的感知。对于最初接触打击乐活动的幼儿来说,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出示动作总谱,因为这时总谱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有一种新鲜感。而对于已经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经验的幼儿来说,一味的停留在“熟悉音乐—出示总谱—练习节奏—看指挥演奏”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已经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了改变这样现状,我们在节奏活动中设计了各种游戏环节。

1、游戏:我是一个小尾巴。这里的“小尾巴”可以是四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等等,它会在乐曲的每个乐句或乐段后面出现,就像一个小尾巴。比如中班的打击乐活动《小看戏》,在每句的句尾,请幼儿用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的节奏加入自己创编的动作或声音,为乐曲带来活泼有趣的音响效果,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节奏,熟悉音乐,为乐曲的演奏做好铺垫工作。这样的游戏还可以用在很多乐曲中,比如:《加沃特舞曲》、《瑶族舞曲》等。

2、游戏:看样学样。这个游戏中,一组幼儿扮演表演人,一组幼儿扮演学样人。最典型的是《金蛇狂舞》。在乐曲《金蛇狂舞》中有一段是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我们将这一段创编成“小钹”对“小鼓”的学样,就形成了这样的节奏:

小鼓小鼓声音响,小钹小钹声音响;

小鼓声音响,小钹声音响;

小鼓响,小钹响;

鼓响,钹响;

……

一组幼儿在这个游戏中扮演小鼓来表演,另一组扮演小钹来学样,然后利用“看样学样”游戏,将幼儿带入到一种主动的练习模式中,并且玩的乐此不疲。熟练以后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很多结构工整的乐曲都可以用到这个游戏帮幼儿掌握节奏,比如:《快乐的啰嗦》、《小红帽》等。

3、语言游戏。与抽象的音符相比较,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具体,易被幼儿接受。所以在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使用语言游戏来解决节奏上的一些的难点。如《大马大马告诉我》,就是运用有趣的语言模仿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在乐曲每句的前半段,采用打响舌的方法模仿马蹄的声音,每句的最后一小节,用“嘚——驾!”模仿骑马人的赶着马儿奔跑的声音,这样的语言游戏很快就能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类似这样的适合语言游戏的乐曲还有很多,比如《小牧民》,《孤独的牧羊人》等。

二、和故事一起玩游戏

将一段音乐设计成幼儿容易理解的故事,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经常用的方法。因为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相比较抽象的音乐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具体的故事情节。比如我们将《瑞典狂想曲》匹配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两只笨狗熊》。乐曲的A段一共有4个乐句,讲述了两只笨狗熊散步和发现干面包的情节。乐曲的B段使用的乐器是小提琴,相比较A段的单簧管和短笛,小提琴的音色更与狐狸的形象匹配。最后一段,也就是结尾表现的是狐狸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地走了,只剩下狗熊哥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了眼。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往往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中。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一旦进入情景角色中,再调皮的孩子也能够用角色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将使教师的教学得以更顺利的进行。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掌握了,用乐器演奏也就不成问题了。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设计的故事情节一定要与音乐结构相匹配,而动作一定要与故事情节相匹配,三者之间要有很好的契合,才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获得演奏的快乐。

三、和情景一起玩游戏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们经常根据教学内容,为活动创设适合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班老师创设小狗过生日的情境,教幼儿学习匹配;中班老师创设去小熊家做客的情境,教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等。在打击乐活动中,老师们也可以利用情境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节奏。例如:大班打击乐演奏“星期天的早晨”,就是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进行打击乐演奏的。首先,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星期天的早晨,一家人都做了什么事情?如:一位小朋友说,早晨起床后,她先去洗手间刷牙。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刷牙的动作和节奏,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一位小朋友说:星期天的早晨,爸爸给他做了好吃的炒饭。于是,老师孩子们一起探讨炒饭的动作和节奏,然后大家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孩子们开心的回忆星期天的早晨一家人的各种趣事,然后将这些趣事用各种节奏型串联起来,再用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这种将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创编成合适的节奏型并通过乐器进行演奏的形式,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将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四、和“乐器”一起玩游戏

这里之所以将“乐器”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些乐器不是我们平时上课用的常规打击乐器,而是指的一些“非常规性乐器”,比如:积木、瓶子、纸盒、石头、报纸等等,所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常规乐器的替代品,供孩子们演奏使用。而这些信手拈来的的乐器,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天生喜爱敲敲打打的欲望。比如:平时看完就扔掉的报纸,我们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拿来让孩子们玩一玩、奏一奏。我园老师设计的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就是用报纸来完成演奏的。活动开始,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报纸发出各种声音,帮助他们体会音色的不同;然后,将这些不同的音色与乐曲的节奏型相匹配。在演奏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别用了弹报纸,抖报纸,撕报纸等方法,将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这样一个玩报纸的过程中体会了演奏的快乐。再比如演奏乐曲《卡门》时,我们将乐曲创编成《锅碗瓢盆交响曲》,然后让幼儿通过敲敲打打各种厨房里的餐具来表现音乐,获得了奇妙的享受。除了这些信手拈来的自然材料,我们还发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各种有趣的打击乐器,比如,有段时间幼儿园进行“汉文化”主题活动(我园所在地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活动中为孩子们介绍了古代的乐器:编钟。根据编钟的形状和音色,爱做手工的家长收集了一种非常像编钟的酒瓶,然后在瓶中注入不同量的水,用绳子将一个个的酒瓶悬挂在架子上。孩子们手持小木锤敲击着瓶身,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听,很有点编钟的韵味。另外,我们还请家长为孩子们收集大小不一的塑料瓶,纸盒等,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沙瓶”“鼓”供幼儿演奏时使用。这些乐器虽然没有常规的打击乐器美观,但是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这些原生态的材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对声音探索的需求,拿着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物品做成的打击乐器玩奏乐曲,让孩子们在创意中找到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开始,再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游戏是快乐的源泉,快乐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打击乐活动中渗入游戏化教学理念,正是为了让单调、刻板的打击乐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转打击乐,让他们在玩中学会创造与探索,在玩中获得美的感受与表现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许卓娅,《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第1版

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