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以语言活动为例谈幼儿绘画与语言整合教学

幼教论文:以语言活动为例谈幼儿绘画与语言整合教学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16 阅读: 字体:

幼教论文:以语言活动为例谈幼儿绘画与语言整合教学


  内容摘要:在学习贯彻与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在实施语言教育上最大的改变是充分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激发幼儿想说、会说、愿意说的能力。而这个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不断地实践、反思与调整。本文笔者就听“言”理序,音画渲染;画“物”现意,拓展想象;说“画”表事,激励讲评;演“事”激情,随性表演四方面谈自己在幼儿语言与绘画整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幼儿 语言表达 绘画

  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建立在内在的情感上,只要心中有话,就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明明心中有话但真正表达却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只有开头没有结尾词不达意。但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幼儿却可以放开思路大胆的说,动手绘画的时候也是不停的一边画一边说。

  怎样引导幼儿把心中想说的用完整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笔者认为语言教学活动如果和绘画活动有机的整合,先画再表会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从而使幼儿的语言从单一化,机械化,逐步转变为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发展和积累语言经验的过程。

  1.听“言”理序------音画渲染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包含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教学都以培养幼儿这四种能力为主,倾听可以说是幼儿语言表述的基础,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运用语言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语言活动不管是故事、散文诗、诗歌在美学上都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一种美的体现,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如何在语言活动中营造一种美的意境,将幼儿带入其中,学会倾听?需要强化感情,再现形象,这是引入境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异质同构理论早已证实,音乐、文学与美术在个体感知中具有相通性。三者都受着个体内在生命情感的影响,因此三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同构的关系。音乐、影视音频可以直接的再现形象,渲染气氛,因此音画渲染的方法可以直接将幼儿引入其中。散文诗《绿色的梦》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展现了浓浓的春意:小兔子梦到了绿茵茵的草地。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小溪梦到了绿绿的大山,种子梦到自己长出嫩嫩的绿芽。孩子梦到绿色的小岛。首先让幼儿欣赏一幅春天绿色满园的画面,然后由教师引导幼儿走入这一由音画同构形成的语言意境中。当幼儿看到原本静止的画面同时伴随轻柔的音乐显得格外专注,教师即可引导幼儿伴随着音乐,创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春天绿色给你怎样的感觉,春天来了哪里有绿色?如此巧妙的为幼儿搭建一座想象的桥梁,勾勒出春天的浪漫,吸引着幼儿的视觉,随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将幼儿自然的带进诗中,轻松美妙的倾听视觉带来的盛宴。这促使幼儿尽情享受听故事的乐趣,并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为之后的语言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2.画“物”现意------拓展想象引导幼儿大胆表现

  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比,幼儿语言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应用。幼儿语言教育中,最困难的是难以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水平。幼儿的语言、文字、逻辑尚未发展的时候,形象化的艺术方式成为他们表达交流的最好且最擅长的方式。绘画是语言活的源头,在绘画中,幼儿获得了智慧和思想,同时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幼儿园是儿童绘画表意特征最为明显的时期。这时期的儿童在作画时总伴随着自言自语的陈述,儿童在绘画时总是“毫不知情”、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表达状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利用易于为儿童接受的绘画表达,在绘画和语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孩子不怕表达,乐于表达,让绘画和语言表达互动互应、协调发展, 给幼儿营造一个“图语”协调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儿童喜欢的绘画入手,引导儿童且“画”且“话”,在作画中练习表达,在信手涂鸦中练习写“儿童随笔”,在想象中“自由创作”。

  故事《七色花》结构清晰,想象丰富,教师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的经验。如教师参照作品的框架结构,利用迁移原则,设置假设性的问题“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拓展原作品的意境。如果这时马上让幼儿有序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按照原作品的结构创编,很显然幼儿的语言描述是简单而空洞的,如果随机涂鸦,把自己的思路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他们就有话可说了。有的画上一个十字,一位小朋友,因为她长大想做医生给大家看病,有的画很多玩具准备送给那些没有玩具的孩子,还有的画了很多的七色花想把美丽神奇的花朵送给更多需要的人……美丽的画面吸引着同伴们互相观摩想象。这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创造,把色彩、形象活化为自己的声音,最终形成一幅新颖优美的意愿画,充分展示出自己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其实幼儿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就是幼儿内心语言表达的应用。

  3.说“画”表事------激励讲评引导幼儿自主交流

  幼儿只有在亲身实践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师要创设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作品内容。当幼儿完成一幅作品最想做的就是交流,与同伴互相欣赏,编说自己的故事,互评是一个重要的形式,通过语言的交流,幼儿之间可以了解彼此的不同的见解以及各自的审美观念,对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皮亚杰认为,课堂的相互交流是“一个整体范围内的智力相互交流和作用,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幼儿从别人的看法中逐渐独立地看问题。同样根据语言活动创作的绘画作品也需要及时的讲评表意。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作品展出后,孩子们就互相交流自己的故事,有的说长大想做什么,有的说帮助别人,故事越变越长,语言越用越丰富,很多孩子们从编说一句话到一段完整有序,条理清晰的故事就是语言表达的重大提升,在互说互学中将幼儿的创作想象发挥到极致,展区吸引着众多孩子的身影。幼儿的自主交流激发了想说、愿意说的欲望,能说会说的技能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语言活动后的故事讲述延伸就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最好的舞台。《给妈妈的信》《高老鼠矮老鼠》等教学活动后,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完成了一幅作品,在课堂讲述的时间并不充分,大家意犹未尽所以在餐前阅读活动,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作品展示和语言讲述结合的方式向大家表达出来,激发了幼儿说的欲望。这正是在谈话、讨论中,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幼儿愿意拿作品与别人分享,教师感觉到幸福并且传递幸福,带动幼儿一起体悟作品的细节,让幼儿的绘画语言转为成长的表达语言。

  4.演“事”激情------即兴表演引导幼儿情感体验

  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幼儿在表演角色的活动中获得满足,追求表演的快乐为目的。幼儿在表演时,是对画面的进一步解读,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现文学作品,所以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它又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指南》指出:&qut;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qut;。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道具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后,孩子们自画自演,分组合作,画下乌龟、狐狸、青蛙的头像剪下来后面订上带子简单的头饰就完成了,画美丽的池塘作为背景图,穿上红色和绿色的衣服开始表演。幼儿生动的对白和精心制作的道具无不显示着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散文诗《青蛙给星星打电话》由于文字简练上口,童趣横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欣赏和阅读诗歌后,孩子们都给自己画了一个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一问“喂青蛙你在哪里”一答“哎我在幼儿园”稚嫩的童言充满童趣。简单的即兴表演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更体验了“说”“画”“演”三结合的乐趣。

  “语言”是在不断讲述中成长的,语言课堂离不开讲述。而有话可说、有事可表是讲述的前提,幼儿期形象思维往往较优,看画叙事更易于接受。语言活动与绘画教学有机的结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又一次转变,而这样的转变都让我和孩子获得了成长,且画且语的童心世界是对《指南》的再次实践,也让我向幼儿的世界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