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教论文:实施“五心”策略,提高幼儿生活自主性

幼教论文:实施“五心”策略,提高幼儿生活自主性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02 阅读: 字体:

幼教论文:实施“五心”策略,提高幼儿生活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可见,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一日活动中,有八个环节为生活环节,所以培养幼儿自主性着眼点首先是从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等点点滴滴入手,把幼儿生活自主性培养归纳为“五心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主性。

  (一)随心进餐

  幼儿园进餐环节,往往是在教师高度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从餐点进班到分餐、就餐、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被动”进餐,在进餐环节,教师要抓住“随心” 二字,将进餐环节定位为“随心进餐”,比如,针对早点、午点,尽量不要统一发放,而是将生活区布置成温馨的小餐厅,里面放入适合孩子独立倒水的小茶壶两三个,将豆浆、牛奶倒入小一点的茶壶中,将点心分别放入精巧可爱的盘子中,铺上典雅的桌布,以便吸引幼儿主动、随心进餐点的愿望。

  针对午餐、晚餐环节,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报菜名”,激发主动进餐的兴趣,然后,在进餐环节,为孩子准备大小不一样的餐具、孩子们自己根据饭量和喜好选择合适的餐具进餐,避免了被动吃饭和剩饭浪费现象。而且在进餐中,教师灵活调整座位,把偏食的和胃口好的幼儿、把吃饭速度快的和吃饭速度慢的安排在一起吃饭,通过互相影响,部分幼儿的吃饭积极性自然会提升。

  (二)用心喝水

  《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培养幼儿主动引用白开水的习惯”。很多孩子处于被动喝水状态,老师提醒督促才去喝水,或是看到同伴喝水,才想起自己要喝水,分析原因发现,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有些孩子使用幼儿园的口杯不太习惯,有的不知道喝多少适合,于是,很多时候喝水被忽略或应付。

  针对“喝水”环节,须让幼儿学会“用心”。于是,归纳出幼儿“用心”喝水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运用观察、讲解策略,让幼儿“用心”领悟喝水的意义。教师可利用故事、图片、教育活动等,让喝水的意义根植幼儿心田,幼儿先明白为什么喝水,比如:让幼儿观察“浇水的花和不浇水的花”,组织教学活动《我爱喝水》,进行《喝白开水和喝饮料》的小小辩论赛,让幼儿生动形象了解喝白开水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喝白开水的愿望。

  第二步,运用重点示范加实验操作策略,让幼儿“用心”领悟喝水的“量”。针对中小班孩子不熟悉喝水流程,不习惯使用幼儿园口杯等现状,教师可开展“接水乐”、“小水杯我会用”等活动,或运用图示张贴在热水桶旁,幼儿模仿正确的端杯子、接水方法,运用这些策略,帮助幼儿较快掌握正确接水、使用口杯的方法与要领,顺利解决喝水技能方面的问题。针对大多数孩子喝水应付,不知道喝多少“量”的问题,教师通过查资料分析,发现孩子除去一天中从餐点中汲取的水分,还需要喝1000毫升左右,而对于孩子1000毫升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可采取实验操作,把1000毫升水装进标有刻度的大瓶子,然后往孩子平时喝水的小水杯里倒,让孩子进行观察,发现能倒六杯左右,从而把喝水的“量”形象的记到自己的心里。通过小实验的形式将抽象的数量概念具体化,让孩子在喝水时候内心有了量化的标准,从而激发自身内在的喝水动力和需求。

  第三步,运用操作统计加观察判断策略,督促孩子“用心”主动“喝水”。为提高孩子喝水的自主性,教师可与孩子商量制作喝水记录表,以幼儿能看懂的图示形式,每天自己喝一次水,可以在图标上记录一下,在下午离园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总结,孩子们通过自己记录、互相监督,很好的增强了喝水的自觉性。其次、教师利用教育活动和谈话、图示,让幼儿增强自己对身体的观察判断能力,初步产生按“需”喝水的意识。

  (三)放心如厕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如厕场地、器具的改变,对多数幼儿来说如厕就成为一种挑战。甚至有些幼儿被动的等待教师帮助如厕、或者憋便,尿床。

  教师可采运用“环境暗示—鼓励表达—说做一体——模拟实践的策略,培养幼儿主动、大胆、放心如厕的好习惯。

  1、环境暗示面对因环境陌生、未适应在园如厕方式及如厕器具的幼儿,教师可带领幼儿了解厕所的环境,观察如厕流程图,使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增加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感、亲近感,逐步缓解幼儿如厕时的紧张情绪。

  比如教师把厕所墙面装点的温馨童趣,并将男女便池利用可爱的多样化的图示进行标注,教师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厕所贴上如厕流程图,如女孩小便流程图:站在便池前,两腿分开站——裤腰脱下来,脱至膝盖处——慢慢蹲下来小便——便后手纸轻轻擦(大便从前往后擦)——拉住裤腰提裤子——冲洗厕所要牢记——便后洗手真干净。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示自主学习如厕基本技能,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粘贴如厕文明公约等,潜移默化让幼儿养成自主如厕的好习惯。

  2、鼓励表达

  对于有部分幼儿有便意不说,憋尿或尿床等情况,教师可通过自编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又暗含解决方法的小故事,或把解决的方法编成程序性儿歌进行引导,比如,在集体活动、午睡或餐点活动中,为避免一幼儿大喊“尿尿”众幼儿模仿现象,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以手势示意,表达自己的需求,鼓励幼儿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随时放心如厕。

  3、说做一体

  很多时候,幼儿不敢独立大胆如厕,是因为不会整理衣裤。对此,教师采取“说做一体”的策略,帮助幼儿提高脱裤子、提裤子的基本技能,解决幼儿便后裤子整理不到位的问题。

  比如教师编儿歌:《提裤子》伸出大拇哥、钻进小被窝、前边提一提,转到旁边去,旁边提一提、转到后边去,后边提一提,衣服真整齐。鼓励幼儿如厕整理衣裤时候边说边做,说教一体的活动方式使幼儿在说说、做做、想想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脱裤子、提裤子的正确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如厕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4、模拟实践

  教师可运用“模拟-实践”策略,激励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擦屁股等如厕技能,自主解决便后自理问题。比如,结合各班的生活区区角,投放一些布娃娃,多准备几套衣裤,让孩子学着为宝宝穿脱衣裤,然后,再投放一些卫生纸,小巧精美的垃圾筐,让幼儿模拟给小宝宝擦屁股,游戏情境的模拟练习,使幼儿的学习变的积极主动。

  (四)开心盥洗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洗手、漱口、洗脸和梳头活动中出现的被动、偷懒现象,可运用体验感知、材料激趣、游戏参与等策略,让幼儿化被动“洗”为主动开心洗。

  比如:针对“饭后漱口”环节,运用体验加感知策略,比如,教师做实验,让幼儿饭后把漱口水都吐到一个痰盂里,存放两天后,打开让幼儿观察漱口水又脏又臭的变化,真实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漱口的环节不容忽视。

  针对“洗手”,教师可利用图示“六步洗手法”,贴在洗手池前,或在洗手池旁放上用抹布改造的“水台布”,使溅落的水能被吸收,避免打湿孩子衣服,不用老师一直在洗手池旁边不停提醒,孩子也会洗的比较开心。

  教师还可以运用材料激趣,使盥洗环节充满趣味,比如;洗手用的肥皂雕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或小花朵,激发幼儿主动打肥皂的愿望,梳头时候,给盥洗室的小镜子前安装放置不同花型的皮筋、小发卡,收集不同造型的梳子,激发幼儿开心来梳洗。

  (五)安心入睡

  对于部分幼儿存在不爱午睡、入睡慢等问题,我们把午睡的教育价值定位在“安心”,即通过“睡前、安静的睡眠氛围创设”、“睡中、安全的午睡过程引导”“睡后、安稳的起床整理步骤,让幼儿从被动到主动的安静平稳入睡。

  睡前,带幼儿进行自由的散步、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优美的童话故事、寝室张贴鞋子摆放图示、衣服叠放步骤等,还有睡前主动叠衣服、摆放鞋子等小活动,缓解部分幼儿睡前的焦虑,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幼儿安心午睡的自主性。

  在幼儿入睡过程中,针对幼儿要喝水、要大小便等需求,在此环节加入手势引导,比如,教师和幼儿提前约定,用什么手势向老师示意,教师用什么手势回应,避免了大家模仿同时保持了入睡环节的安静。

  在午睡后的起床环节,教师可利用短小易学、形象生动的儿歌或图解的方式,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积极主动学习穿衣服、叠被子等技能,还可利用伙伴互助,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穿衣服、叠被子,增强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