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科研论文:运用童话剧表演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幼教科研论文:运用童话剧表演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3至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由于童话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本研究从运用童话剧表演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假设入手,旨在寻找童话剧表演与早期阅读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总结可操作的方法,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即以童话剧表演为载体,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字】
幼儿童话剧 体验表演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正文】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的重要问题。
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幼儿积累语汇数量、引发幼儿主动说话、并能够接受准确信息合理对话和交流,这才是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中通过环境和成人的作用,帮助幼儿渐次递进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童话剧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动作的产生对语言的运用即时辅助也是强化,孩子们在开心的表演,也是在愉快的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体验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主动表达着角色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挖掘经典童话,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有机渗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通过倾听和语言交流形成对童话故事的深入感受。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让小班孩子们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时,孩子们的专注和自我感情的带入,对故事中依次出现角色的迫切,以及主角之间语言交流的重要信息,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故事结束,阅读结束后教师的提问,极好的支撑了孩子们阅读中积累的经验,而语言的呈现自然流畅,并且能够很生动的模范重要对话的桥段。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极其有利。
课题组人员广泛查阅资料,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和一线教师、家长朋友交谈了解,目前孩子们的喜欢并乐此不疲沉浸其中的童话故事涉及到了中华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故事、格利童话、安徒生童话、迪斯尼童话、一千零一夜、郑渊洁童话等,范围广,容量大,表现方法来看大部分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但这二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有些童话孩子们甚至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多次聆听,如果你讲错了一个细节或读错了一个字,这些小精灵们就会忙着帮你矫正,足见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珍贵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1200多篇童话,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表白:“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充实,才有价值。”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投放入班级阅读区角里,用最自然的方式与孩子们见面,观察孩子们的反映以及他们关注点的交集,这些都成为孩子们餐前饭后、区域活动、自主活动的选择之一,充分提供班级人员主题活动生成的空间,师幼自然围绕童话故事产生互动和交流。
二、运用班级“小舞台”、幼儿园“小剧场”的方式,通过师幼家园创编剧本,启发引导幼儿立体呈现童话故事,在积极环境下促进幼儿运用语言。
《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有了童话故事的经验,有了对故事人物的交谈,有了想要身历其境的主动愿望,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就有了呈现的渴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我们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懂得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联合会产生积极互动。需要采用服装、道具、舞台、音乐促进幼儿运用语言呈现她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幼儿园班级区域中打造的“小舞台”,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但这是面向全班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最佳场所,家长和孩子提前预定排顺序,小观众们共同欣赏;幼儿园“小剧场”借鉴了成人文化生活活动“话剧小剧场”,面向的范围是全园小朋友,采取定期上新,邀请其他年龄段小朋友和家长朋友。最初的表演层次结构比较简单,随着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熟悉和深入的喜爱,会追求细节,形成结构上的上升,童话剧本自然产生。由于幼儿年龄段的差异,语言呈现的能力小中大班区别很大。
幼儿童话剧剧本创作有着许多不同于成人戏剧的特殊的艺术规律,它需要给予儿童观众心灵的感染和陶冶,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愉悦与舒适,欣赏儿童剧和参与儿童剧表演对儿童的美感发展、情感培养和人格完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特别是从创作到表演的全过程,对幼儿语言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班剧本中角色对话以重复句为主,幼儿群演,家长教师担任主要对话角色;中班有较为复杂的疑问句,群演分组,主角能够呼应对话;大班幼儿语言量丰富,对故事复述的能力帮助其很好驾驭主角和配角,几个主角同时分配,群演调动,较为自如。通过对幼儿黄金注意力的分析,小班幼儿不超过7分钟,中班幼儿不超过10分钟,大班幼儿不超过1分钟,表演者和欣赏者没有成人那样强的自制力,所以开头就要快速地入戏,简洁地展示时间、地点、环境和背景等,引出故事的起因,主要角色亮相后显露全剧的主要矛盾等,吸引小观众看下去。文字表述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童话剧因为幼儿年龄的特点更加要注重故事的形式表达,所以音乐、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对于讲好故事,语言生动那是最受欢迎的。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孩子们多次琢磨才能形成的,思维和语言的交相呼应,语言才能日臻丰富。
三、激发幼儿运用获得的语言经验,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托童话故事,幼儿复述甚至仿编能力很强,但是,在离开了文学作品后,如何有机、灵活、恰当地运用,即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句式能更好地和幼儿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迁移优秀的文学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在生活中自主讲述的能力,这是创造性的尝试。《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幼儿生活经验讲述的过程正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1、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
表演和回味是相辅相成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剧目的表演,不仅对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对别人的角色发生兴趣,语言的吸引力会促使他想试一试,所以分享要及时。
2、走进真实的小剧场,开展亲子活动。
这一项内容是基于家长和孩子已经产生了表演的共鸣,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于是高规格的模板是十分重要的,小剧场表演中有十分精美的剧目,专业演职人员的语言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孩子们非常愉悦,模仿学习正是孩子们的原动力。
3、主题教学内容中继续纳入优秀童话故事,保持话题的新鲜感。
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的观察,科学的预设要及时,童话故事读本的及时补充和更新,是给与孩子们更多语言信息量的根本,阅读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重视阅读,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4、自由结合表演,自主形成剧本。
幼儿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的。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宽松的氛围是孩子自由的前提,教师和家长要能够看懂孩子们的行为,尊重幼儿边思考边实现边满足的内心。
总之,在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赢的家长积极配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使用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用赏识的眼光支持培养幼儿成为适应环境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01
3、文学语言生活迁移讲述的有效尝试,周萍,袁玉清2011《幼儿教育研究》
4、《全语言教育理念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挑战》祝士媛
、《幼儿的语言经验》黄瑞琴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