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7-26 阅读: 字体:
文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我们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要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要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家长们要模范遵守规则,做孩子的们的榜样,让幼儿从小做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公民。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那么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活动、游戏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下面我联系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要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受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幼儿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常规对自已及大家带来的好处,体会规则的重要。而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在游戏、生活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因无序混乱而引起的不便,感受有序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反复的体验中让孩子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逐步内化。

我班幼儿特别爱玩编花篮的玩具,可有的幼儿每次玩好后,不按规定将编花篮的绳子统一整理好,而是随意地丢在玩具篓内。结果,下次再玩时,很多绳子就结在了一起,孩子们需要解很长时间,有时还要请老师帮忙。孩子们这时就亲身体会到:不按规定收拾好绳子,下次再玩就会很麻烦。之后,孩子们都很自觉地把玩好的绳子整理好。

我班有一位幼儿家长是交警,我请她来给孩子们上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课,利用多媒体孩子们认识了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等,她还亲自演示交通手势,孩子们对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有了一些认识。后来,一组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展示,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如不遵守,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二、要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不要让规则成为教师约束幼儿的条条框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参与到班级规章、活动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幼儿的积极性才得到充分调动,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增强。

我们班有一个图书角,我开始没有对图书角制定规章制度,幼儿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看,结果问题一一显露出来:有的幼儿拿到三四本,有的幼儿连一本都没有拿到;有时,看书的幼儿一多,便出现拥挤,抢书的现象;有的书不知被谁给撕坏了;有的书又不知被谁给乱涂乱画了。看到一片狼藉的图书角,有的幼儿开始提意见了,“老师,丁丁拿了三四本,我连一本也没有拿到,一个人应该一次只看一本书,要是占着几本书,别的幼儿就没有看了。”还有的幼儿说,“大家都应该爱惜图书,不准乱图乱画,不准弄坏图书。要是都不爱惜图书,以后图书就看不成了。”还有的幼儿说,“应该限制图书角的人数,还有都要按秩序选书,要不然大家又要挤在一起抢书了。”于是我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图书角的阅读制度,并通过绘图的形式张贴于图书角中。由于制度是孩子们自己制定了,是他们自己想法的表达,他们个个自觉地遵守制度,图书角也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状态。大伙也从中体会到规则给他们带来有序与快乐。

三、要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控力。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以下情形:教师再三交待上洗手间不能拥挤,要守秩序,而有的幼儿觉得好玩,偏要推别人一掌;玩滑梯时,一定要一个一个滑下去,而有的幼儿等不及,别人还没滑下,他就急着滑,结果全部压在一起了······孩子们都是天真、活泼、好动的,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不遵守规则,而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能力。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控力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1、我们在幼儿园里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练训幼儿的自控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社会技能。游戏训练能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它并不是消极地抑制幼儿的行为,而是主动地调控自我,使自身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更能带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之中。

2、教师的提醒与鼓励为促进幼儿自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当我们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活动前,我们把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再次温馨提醒,幼儿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会增多。在活动中,如幼儿有违反规则的倾向时,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相信他们一定能按规定完成好。这样孩子在宽松的良性环境下,自控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有意识的要求自己按章行事。。

四、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教师首先应该做通家长的工作,赢得家长的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正确。

有些家长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教育观念片面理解,认为孩子就应该无拘束无束、自由自在,因此对孩子毫无要求,造成孩子从小缺乏规则意识。要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家长应该积极配合。从小教育幼儿遵守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

2、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守制度的行为,为孩子树榜样,作示范。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要早起,不要迟到,而自己上班却经常迟到;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而自己履履不守交通规则。有的家长教育幼儿要守秩序,学会等待,尊重他人,而自己在排队时,却插队。像这种言行不一的教育又怎能有说服力呢。家长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中自主地遵守社会生活规则。

3、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常规、作息制度等,并与之遵守。

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常规、作息制度,这些都有助于幼儿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家长对幼儿的常规培养要有持久性,不能可有可无,以尊重为原则,正确引导,让幼儿从小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参考文献: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主编:王化敏 教育科学出版社

《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老师必读》

主编:何桂香 农村读物出版社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