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家庭中的美术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家庭中的美术教育
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牙牙学语,刚学会拿东西时,他们就喜欢抓起笔在纸上乱涂乱画;涂鸦了一阵后,渐渐地便想画见到过的玩具、树木、花草、房子、车子……而且边画边嘴里不断发出声音来。由此可见,绘画在孩子们的眼里只是一种借助画笔为中介的游戏。在这“游戏”中,孩子好动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的情感也因此获得了一种满足。不仅如此,现代心里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父母都会把绘画当作开发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家庭中该如何指导孩子绘画呢?
一、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有准备的”环境。
爱美是人的天性,它萌芽于早期幼儿的心中,因此美的环境对孩子这种天性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他们最初的活动欲都是因为美引起的,所以在孩子们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因此我们的父母要在家中为孩子布置一个有色彩、和谐的绘画环境。如:墙上挂有色彩艳丽的图画,房间内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玩具,桌上总是有着不同造型及包装的绘画工具,让孩子时时都有操作这些材料的欲望。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期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粮食准备好对岁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很大。因此,儿童在活动时必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如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调便会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孩子便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就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父母可为孩子们准备一块适合幼儿高度便于擦洗的涂鸦墙或小画板,适合儿童使用的小书桌,让孩子们伸手便可取到他们所需的材料,做到这一点,其妙处以后将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我们也可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用小木棒在沙地上画,用粉笔在石板上、平地上画,使孩子们感到新奇,获得自信,勇于创新,使他们感到大自然也是个画画的奇特大环境。
二、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孩子与生俱来就热爱美术。这种活动以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便开始了。当我们发现孩子对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后,不要急于教会他们技能技巧,而在于鼓励与引导,帮助其建立必要的绘画常规,激发他们大胆创作的热情。在这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大,他们的教育思想及艺术观点将会决定孩子是否对美术活动激起强烈兴趣,并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例如:在涂鸦期,孩子的小手刚刚能拿稳笔,还不能有效地安排画出来的乱浅,画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愉快的涂抹游戏。只有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孩子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压力。他们才能把自己内心感觉幻想尽情地发挥。此时,我们的父母可引导幼儿在“玩中”认识颜色及浅条,这样既可让孩子获得视觉上的愉悦感,同时又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如:用各种材料印画、添画、粘贴等等。
成人的鼓励和引导是幼儿绘画的“点金石”。当我们在看孩子的绘画时,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场,热情地赞颂他们纯真的心灵和点滴创造,理解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孩子们保持极大的创作热情,使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充实生活经验,作好随机教育。
在孩子学习绘画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父母也要不断丰富孩子的各种生活经验,使他们的知识不单调而具有丰富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重视知识的能力,为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与创新打好基础。父母要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对话,让幼儿通过看、听、闻、说去感受自然,丰富美术创作的素材,促进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发挥。
其次,我们的父母还要抓住身边,甚至隐性的教育内容做好随机教育,用多种方法指导幼儿学习和观察,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生活的好习惯,使幼儿愿意画画、喜欢画画。例如:小敏是个会模仿画画但缺少创新意识的小姑娘。有一天,她和妈妈在花园散步,一阵风吹过,小敏发现空中的白云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妈妈,你看这朵白云多像小羊呀!”听了小敏的话,妈妈借机和女儿交谈起来,“小敏真会动脑筋,我们坐在草地上,再来看看云会变成什么,好吗?”“如果你是风儿,你会白云变成什么?”在小敏妈妈的随机引导下,小敏对多变的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与妈妈的交谈后她大胆地表述自己极具创意的想象。在妈妈鼓励与引导下,小敏还创作了一幅充满想象的作品《调皮云的宝宝》。通过随机教育,小敏想象力丰富了,创新思维有了,也让自己心中的画得到了展现。
四、倾听“童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心灵是一个美妙、智慧的世界。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就是走进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一个天直浪漫、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世界。每当孩子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想象,思维创作出一件作品时,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对他们的肯定与赞扬的。然而,不少父母并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鉴赏这些大胆、稚拙,充满童心、童稚的作品,往往用“像不像”来定论。他们总爱说:“你画得是什么”“怎么一点也不像”“真难看!”“乱七八糟”等,这样的评价无疑是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因为您的这些评价而对绘画失去兴趣,或是“为了迎合父母“像”与“不像”而使作品失去生气,没有了想象力。这样借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幼儿作品会盲目地扼杀孩子的童真童趣,其后果是很可悲的。
因此,父母的评价正确与否,对幼儿学习美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把评价重点应放在幼儿是否大胆、独立、富有创造性地参予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例如:我们常会看到3岁左右的孩子会一面在纸上画些乱线,或不规则的小圆圈,一面还兴致勃勃地讲着“画条小鱼游一游,画个苹果圆溜溜”。这时我们的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与其交谈,问他画的是什么,鼓励他画下去,不要急于把孩子画出的某些线条、图形解释成清楚的图像。适时的倾听、提问会使他们对所画出的东西加以思考,即使是画些乱线,但在3岁左右孩子的眼里,都会是表意的符号。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
总之,孩子从小会画画,这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可是,苦于自己不会画画,又不懂正确的指导方法,因此无法实现心中的愿望。孩子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在教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掌握这些方法,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即使不会画画的家长也完全能够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会画画。
当然,社会不需要每个孩子都成为画家,即使将来不当画家,可是在幼儿时代的认识、表现、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绘画训练,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对美的理解和获得创造美的初步能力,使孩子大脑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并从崭新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大千世界,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