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幼儿自主性文学活动中教师的三个站位

幼儿自主性文学活动中教师的三个站位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8-25 阅读: 字体:
文 . 幼儿自主性文学活动中教师的三个站位 幼儿园文学活动包括儿歌、故事、绘本、童话、散文等幼儿语言活动,自主性文学活动是指是指幼儿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策略、灵活的组织形式、多元的学习方法、个性的文学活动环境等的支持下自主学习,激发想学习的意识,获得自主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文学作品的习惯,并坚持学习,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
在自主性文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非常关键,它决定着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有多大,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有多高,直接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
为了促使幼儿真正地自主学习,教师的站位要根据活动的需要、幼儿发展的需要灵活而定,时而站在孩子的身后,时而站在孩子们的前面,时而又到了孩子的身边并排前进,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支持幼儿自主活动,提升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一、站在孩子的前面,引跑自主之道
在教学活动中,实幼双方是双主体,教师是教之主体,幼儿是学之主体,两者是平等的,但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有责任充分调动、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要站在幼儿的前面,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幼儿文学活动中,同样也是如此,教师承担着引跑幼儿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引领。
1.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在《好喝的汤》绘本教学中,阅读了封面之后,教师没有接着把故事说下去,而是提出了两个问题:好喝的汤是谁煮的?汤里放了些什么?借着让幼儿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书,这时幼儿看书目标非常明确,当他们看到小动物时,情不自禁地边看边说起来了是小猪,还有小老鼠……,并且还不断和旁边的同伴讲述这自己的发现,以满足自己发现后的讲述欲望,从中感受着阅读的快乐。
从个体自主阅读的总体情况发现,幼儿这种带着问题的阅读比平时的自由阅读更专注、更有发现的惊喜、更有表达的欲望。在组织幼儿交流时,幼儿纷纷举手急于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在集体交流之后,幼儿对于这个读本的内容已经了解并且喜爱了。
纵观整个过程,教师只是抛出了两个问题,组织了一次交流,却起着统领自主阅读的作用,这时教师是站在幼儿的前面,频频招手,召唤这幼儿朝着目标大步向前。
2.情境引领自主感受。
如小班的《生日快乐》是个画面简单、情节单一、句型重复的读本,内容是:桌上有各种颜色并套在一起的盒子,一层一层地打开盒子,最里面的小盒子里装了一支生日蜡烛,然后大家为主人公点蜡烛、唱生日歌。老师在阅读之前制作了与故事里颜色、大小一样的许多盒子,盒子里也装着一支蜡烛,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蛋糕。
开始阅读时,教师先不提供读本,与幼儿围成一个圈,盒子放在中间,然后用故事中语句说:红色的盒子里有什么呢?边说边打开红红的盒子,哦,原来是黄色的盒子,黄色的盒子里有什么呢?打开黄盒子说:哦,原来是绿色的盒子……,一直打开到最后一个盒子里的蜡烛,用故事里语言与幼儿一起唱生日歌、祝福生日。
一遍故事读完后,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读本中的句型,此时再提供故事书师幼一起回归阅读,幼儿表现得特别专注和自信,因为他们在情境中已经熟悉了读本的内容,所以都能轻松地用完整的语言跟着老师一起阅读,最后再让孩子个别阅读,他们的阅读兴趣将再次掀起高潮。
3.体验引领自主发现。
有些故事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例如在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教学中,教师先买了一张大饼,让幼儿在大饼上轮流咬一口,仔细观察自己留下的咬的痕迹,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借着观察图片上的大饼咬印,猜猜是哪个动物留下来的。幼儿会饶有兴趣地根据牙印的样子、咬痕的大小等来猜想到底是谁咬了大饼,借着再讲述故事揭开谜底。
这种组织过程,由于有生活经验的唤醒,有自身的亲自体验,有饶有兴趣的猜测,有揭开谜底时的意外,所以整个过程幼儿都是非常主动地参与,非常快乐地去讲述,非常认真地去倾听,体现出了自主学习中幼儿的主动、探究和个性化表达。
二、站在孩子的背后,助推自主之行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凸显幼儿主动地学习,很多时候教师要巧妙淡化教的痕迹,站在幼儿的背后,用各种策略推动幼儿更好地自主前行。在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也尤为重要。
1.资源利用改变方式促主动学习。
在小班儿歌《落叶》中,涉及到的有:秋风、树枝、落叶,这些在幼儿园里都有,关在教室里学习可能远远达不到在树下、草地上、拣落叶、说落叶这些效果,小班的年龄特点显示,孩子非常容易走进情境,更别说是真实的情境,因此,真实情境创设和身边熟悉资源的利用能为孩子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启发和感受,从而激发孩子投入活动自主学习的热情。
当孩子拿着树叶轻轻诉说时,树叶就是他们的伙伴,当幼儿选择树妈 妈去讲述时,树妈 妈就是有生命的充满爱的个体。
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使得孩子的学习改变了方式,从室内坐着到室外玩着,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淡化了教,重在了玩。
2.细节处理优化形式助针对学习。
在绘本《亲爱的小鱼》教学中,教师的是将读本分为三个部分,把第一部分确定为师幼共读‐‐教师扶为主,目的是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第二部分为指导阅读‐‐教师半扶半放,目的是充分体会故事的中心画面;第三部分为自主阅读‐‐教师放为主,目的是运用学到的方法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师用了别针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别起,只留着第三部分可以给孩子们翻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幼儿自主阅读的干扰,圈起阅读内容。
在故事《小蛋壳》教学中,教师也是注重了两个细节,分别做了调整。一是对画面的处理。由于幼儿画册中的故事画面布局杂乱且色彩不鲜艳又有文字干扰,所以就将前三幅集体阅读的画面进行了扫描,便于幼儿观察;二是故事中的对话因为有了宝宝的角色显得非常拗口,针对中班上学期的目标设定,教师对故事部分内容和对话做了一定的处理,便于幼儿讲述。
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为了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支持幼儿从观察、讲述、学习方式等方面更好地自主学习。
3.情境创设活跃氛围推主动讲述。
如中班第一学期的《大灰狼娶新娘》,是个画面大、角色少、语句重复且情节简单的读本,在阅读时,老师出示了一些婚纱照,问孩子们叔叔阿姨要准备干什么了?(结婚)古时候的人结婚是怎么样的?PPT出示坐轿子、系红绸、盖红头巾的画面,我们也来玩一玩结婚游戏吧,说完出示红头巾、红绸带,老师做新郎(边说边在自己身上系上红绸带),请一位小朋友做新娘,帮新娘盖上红头巾后,老师就用故事里语言说:新娘新娘,请伸出你的手来给我看看,新娘伸出脚,新郎说:哟,你的脚趾甲好尖呀!接着新郎让新娘伸出尾巴、手臂、牙齿和头,最后发现新娘也是一只大灰狼时表演结束。
用这种形式读故事,孩子们很兴奋,而此时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幼儿自己阅读,而是集体阅读大书,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记忆,然后再个别阅读、分组表演,一个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绘声绘色地阅读,还学会了惟妙惟肖的合作表演。
4.寓教游戏提升兴趣乐学习过程。
在绘本教学《好喝的汤》的最后环节,教师围绕读本内容设计了一个游戏,提供了各种菜,提供了几只汤锅,要求幼儿去自选喜欢的菜,放到汤锅里去煮汤,边放边说在汤里放*个*菜,一定会很好喝吧。这句话的熟练表述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
当幼儿听说可以做游戏时,个个兴奋不已,开心地选菜,开心地用汤勺煮汤,开心地边说边搅拌,开心地盛给老师们喝……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学习变得非常有趣。
三、站在孩子的身边,携手自主之舞
记得有位专家说,组织教学的过程就如同师幼两人共舞的过程,要相互平行、相互携手、共同完成达成目标,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在组织幼儿文学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策略可以享受师幼共舞的快乐。
1.运用教具,巧妙引导阅读细节。
为了使活动中教师的教不露痕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套图标:放大镜表示仔细观察表情、神态,云朵表示猜测人物的心里活动,喇叭表示人物的语言,调色盘表示观察颜色。
教师在小猫的表情上放上一个放大镜标志,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小猫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类似于这样让幼儿去观察一些他们可能忽视的细节,发现读本中的情感脉络走向。
为了让幼儿主动表述、有目的地表述,教师设计了形似漫画中的对白图标,作为说话的标志,将其放到鱼的嘴边,问:当鱼走的时候,它会说什么呢?
有效的图标的运用,起到了无声的引导,就如同大手拉小手,牵引着幼儿不断向前。
2.扮演角色,隐身帮助情景讲述。
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高高在上,有时候要学会隐身,隐在孩子的中间,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观察他们帮助他们。
在《小蛋壳》教学中,当小朋友们去情境中去找家、去和蛋壳对话时,教师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和小朋友一样去找家去对话,这样就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受孩子的欢迎,也可以通过这种隐身的方式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协助一下,暗示一下。
3.共同活动,平等提示活动主题。
在儿歌《落叶》教学中,有两处设计体现出了教师与孩子的平等参与共同活动。一是去捡落叶,观察落叶的颜色和形状,边检边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了营造互相交流的氛围,教师边检边和旁边的孩子交流我捡到的是红树叶,你呢?二是在最后要创编最后一句儿哥内容时,教师也和孩子边检边说,说到片片飞来象……时,提醒幼儿把自己的创造编进儿歌,效果也非常好。
教师这样以同种行为和孩子同样的活动时,可以很好地稳定孩子当前的活动主题,不会转移到别的方面,同时也可以不断提示幼儿的活动的有效进行。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