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1、激疑: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4、进一步激疑: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1、感受“友谊之路”: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安息国(今伊朗)方面:大汉国方面:⑶小结: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⑷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⑸有感情地朗读。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⑷小结: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五、作业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