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1、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剖析借箭成功的因素。教学重点:教学准备:。 一、复习引入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2.板:神机妙算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三、学习“知周瑜”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2)口头完成填空。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2)齐读此句。 四、学习“知鲁肃” 齐读小黑板上第句。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五、学习“识天象” 2.指名读-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1)板:大雾弥漫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先默读、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板:识天象 .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六、学习“知曹操” 2.“虚实”是指什么?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 出示: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 句。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4.齐读第9节。 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九、复习复述十、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2、(3-)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准备。 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自叹不如诸葛亮。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文 .- 上一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案
- 下一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