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二、实践意义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幼儿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把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帮助每个幼儿想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育教学法的角度,对幼儿问题意识的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幼儿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途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问题意识则是幼儿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幼儿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创新教育理论。“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课堂教育教学更应强调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差异。(一)分解、申报,健全研究网络1.开展课题教研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上阶段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构建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内容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中进行幼儿问题意识的案例研究。3.通过电访、家访、家园联系烂、智慧树、亲子活动、家教讲座等多种家园共育的途径,跟踪记录幼儿提问的情况,问题意识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给予合理的引导,共同解决问题。.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幼儿在提问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不一样的疑惑,让幼儿各抒已见,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并在活动后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成功。7.在组织开展的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在这两类活动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引导幼儿将无意识思维变为有意识思维,表现出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 经过初期实验的探索,课题组成员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的建立,是课题研究开展的基础,教师钻研教学的能力,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与保障。所以,我们就制定了分层推进的策略,先提升教师的班级建设能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保护、尊重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想问、敢问、会问,然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在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养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召开了数次研讨、交流会,对实验的进展、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请学校领导进行把关,结合市区调研活动,请教研员评课指导,改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的实验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在研究反思的过程中,课题组与共有4节课获省、市级优质课,丰富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理论上的初步收获问题意识—指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即以幼儿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幼儿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幼儿“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讲究授渔、应用、收获,形成智慧头脑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课题组的老师努力进行了以下探索:幼儿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获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更赢得了思维的启迪、心智的发展。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准备在专家鉴定、指导的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入实施下去。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是教师问幼儿答,教师有备而来,幼儿疲于应付。强调幼儿问题意识的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幼儿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的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的教育教学态度和更稳定的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各种表现形态;必须形成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更深厚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否则,教师将成为幼儿问题意识蒸发的沙漠和陨落的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