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7-09-13 阅读: 字体:
文 .

  摘 要:当幼儿从婴儿期跨越到幼儿期,其幼儿的成长无论是在体格与神经发育方面还是在心理与智力的发育上,都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分享作为一个可以促进幼儿品德与社会适应力发展的重要行为,不仅可以为宝宝的成长夯实基础,更能使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增添快乐,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幼儿对“分享”这一概念相对匮乏,对幼儿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小班的教学现状,对分享行为进行分析。  1.分享的含义  2.分享的意义  二、小班模式下幼儿分享的现状  现在家庭中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幼儿的宠爱或者溺爱,造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自私、任性等行为,幼儿自私、任性的特点导致他们只想要被分享而不想当分享者,这种行为和特点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以对某市高级幼儿园调查采访分析为例,部分采访内容如下:  受访A:“我最喜欢巧克力了,我会留在下课自己吃。”  受访A:“不,在家里只要是我喜欢的都给我吃,为什么要给他们呢?”  三、影响幼儿分享的两方面  幼儿分享行为受幼儿认知水平的影响,表现在幼儿对于分享的概念尚未形成,以及缺少分享意识。调查研究,幼儿自我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除了将自身划归在属于自己的范畴外,还会将父母亲人以及玩具零食等全部划归在自我的范畴下。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与道德水平偏低,一切标准的衡量为自我需求,因此年龄越小的幼儿,自我意识的行为也就越强,其分享的素质也就越差。可见,不分享是幼儿不可避免的一个成长阶段。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对与同龄人的交流,没有共同成长的意识,也就缺少分享意识;且因为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家长会宠爱甚至溺爱孩子,这两种行为均不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1.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  2.组织分享活动  综上所述,幼儿分享作为一种亲近社会的行为,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和认知发展的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培养,让幼儿在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更好的人。  [1]邵秀萍.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成功(教育),2013(1):19.  [3]唐梅.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大众科技,2012(9):131-132.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