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
一 幼儿说谎行为的界定 何谓道德法则?按照康德的说法,其更象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命令,也就是别问某个行为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别问为什么,反正照着做。那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法则?我们可以暂时这么理解,即相当于耶稣说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行动之前应当考虑到,我的这种行为会不会被众人普遍认可从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绝对的意志。 二 幼儿说谎的分类 (一)无意说谎有以下几种情况: 2、由于幼儿意志立差,难于言行一致。例如,有个叫明明的孩子,常跑出去就不回家,饭都顾不得吃,妈妈打了他,他哭着求饶保证以后不再这样,可是没几天,他又出去玩到很晚才回来。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孩子的意志力薄弱、自己约束不了自己而造成的。 4、由于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较差,把想象当成事实说出来。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这种谎言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象的事(事实上不存在)当成事实而造成的。孩子无意说谎时,家长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增强孩子的是非观念,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对于把想象当现实的无意说谎,只要帮助幼儿区别愿望和现实,以正确语言表达实际情况就可以了。 1、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喜欢做某种事情,渴望得到又怕得不到而说谎。例如,一位家长答应给孩子买玩具受机,并要求他保持衣服整洁,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把衣服弄脏了,但为了得到手枪,他谎称是别人弄脏了他的衣服。 3、做错了事,为逃避惩罚而说谎,这样的事情在孩子幼儿时期经常发生。幼儿因不具备逻辑抗拒能力,不会申辩,于是说谎。这可以说是幼儿的一种防御能力。逃避型谎言的动机是为了“避”,如避免受罚、推卸责任、逃避任务;虚荣型谎言的动机是为了“荣”,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或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逃避型谎言会变得愈来愈“合理”。例如,谎称“肚子疼”,否则就要干活;谎称“这件事不是我干的”,否则就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对这类谎言,大人不必过于追究,否则越追究,以后幼儿可能会花更多的心思来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而不是改过。这时候,大人应该对自己教育方式进行反思,而不是盲目地惩罚孩子;只要给予正确的教育,这类谎言会明显减少。如果要惩罚。则应做到合情、合理、适度。 三 幼儿说谎的原因分析 1、在行为过失时为解脱过失感而表现的说谎 2、因恐惧失去信心而表现的说谎 3、幼儿因某种愿望的存在而说谎 (2)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的权利,当得不到时,就有可能通过非正当途径去获得。 虚荣心在这里指的是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在幼儿期,幼儿正式地介入了同龄人的群体关系,在群体中交往与生活,幼儿相互的比较与竞争就不可避免。幼儿相互吹嘘自己有这有那,或者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但我有的优于你有的,我的比你的好”。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幼儿有时几乎不顾一切地趣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 说谎并不都是恶行,但这并不能成为社会赞许、接纳说谎的理由。从教育的角度看,无论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由于幼儿期是幼儿人格形成的初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当说谎行为出现时,一笑了之或一怒了之都是不正确的。在方式方法上,应当重视成人对幼儿的态度上的惩罚,而不是成人对幼儿的威胁、斥骂和体罚。培根说过:“最好的奖赏和夸奖,最好的惩罚是不赞成的。”最重要的不是在幼儿说谎时我们该做佧么,而是在幼儿没说谎时我们该做什么,这就是尽可能地清除说谎的情境,创设民主的、诚实的、赏罚分明的情境。 案例一:自卫说谎 案例背景: 顾子恒是个单亲家庭的小孩,跟随着妈妈和外婆住在一起,妈妈和外婆都是特别疼他,什么事情都随他。看上去很可怜,人特别的老实,心理上面缺乏安全感。但是他是很调皮的小孩,小动作特别多,虽然话不多,但是就是喜欢捣乱,班级里的有些发生的小事大部分都是他搞的,他比陈柏芝还喜欢捣乱,但是他从来不说谎。 1、家庭教育的方式: (1)祖辈的溺爱:爷爷奶奶凡事顺着他,因为他爱闹,受不了只能息事宁人由着他,另外祖辈怕心爱的孙子在外面受欺负,所以常常教孩子一些自卫的行为方式。 2、纠正措施: 案例二:满足虚荣心的说谎 第二天,我发现亿阳偷偷地把五角星贴了回去。我走过去,笑着对他说:“亿阳,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做错事能马上改正还是好孩子!老师奖你一个五角星。”亿阳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五 减少幼儿说谎行为的措施 借着多媒体、参观、旅行、阅读、实际操作等机会。带领幼儿多看、多听、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地。这样可以减小幼儿的想象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说出来的话就会变得比较真实可靠了。 孩子不好好吃饭,大人会说:“小孩子不吃饭就会长不高喔!”这句话就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想象,说道:“我要长得像天那么高呢。”对于这样的答案,成人不要急着把孩子拉回现实,“哪有人长得和天一样高的,那不成怪兽了吗?”可以顺着孩子的话:“对,那你要多吃点,那样才会长得很高喔。”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也达到了家长要他好好吃饭的目的,还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成人要从理解接纳或一笑置之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夸张或说谎,而不要以生气、责骂的方式逼他说实话,甚至有时候成人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吹吹牛,玩下想象游戏,带自己回到童真的年代,这样既帮助自己进入孩子的想象世界,还能和孩子关系更加亲密。 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觉,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和期望。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避免孩子的要求遭到拒绝时心理的不平衡搬新家、转学、换了老师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孩子不同以前的表现,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当他有夸张、说谎的迹象时,也就提醒成人你该注意孩子了,多去了解他们的心境,多关心他们,要解除他心中的焦虑、不安,帮助孩子,多给孩子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点的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成人有时候也可以适当给孩子戴戴高帽子,当然成人自己要以身作则,保证自己有正确的言行典范。 参考文献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 上一篇: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 下一篇:大班亲子阅读后期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