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整合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整合
目前,许多幼儿同正在积极地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对主题中的艺术活动产生了些许困惑和疑问。我感到无论从整合的角度还是从学科的角度看美术,反映了幼儿美术教育的两种价值观。我们所表达的整合,体现的是主题与每一个具体活动之间的链接,各种不同形式活动之间的链接,家园之间的链接,幼儿能力发展轨迹之间的链接,重视提高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感受,积累和建构各种基本经验,使我们的课程目标真正地落实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弥补了把一个个活动分解为孤立的学科活动的缺陷。
今天,我就本学期所带的中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说一些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大家共同探讨。
之一:牛年我更牛
刚过去的寒假假期,幼儿和家人一起欢度牛年春节,通过大量的节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热闹欢腾的节日气氛,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人们对新的一年牛年寄予的期望和憧憬。
所以,在开学第一周,我们就以“牛气冲天”为背景展开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以下简要介绍两个活动。
活动一:牛年话牛
“祝你牛年大吉!…‘祝你牛气冲天!”当师生在相互送祝福的时候,老师和幼儿已经迈出了收集有关牛的资料的第一步。聊聊和牛有关的吉祥话,说说自己知道的祝福语。在收集牛年青祥话时,幼儿发现牛还有很多寓意,如最“牛”,就是最棒的意思。讲讲自己喜欢牛年的理由,找找玩具牛,搜集牛制品的用品:皮鞋、皮包、皮带、皮夹。
此外,还设计了一次美术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一起来学做“放牛娃”,在欣赏画有1头牛的作品后,运用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进行组合和添加,创造了想象巾各种牛的图像。
(见图)
美术活动后,我就将幼儿的作品和大家收集的图片贴在一起,使墙面布置呈现出“养牛场”的场景。幼儿把全班小朋友画的牛加起来数一数,兴奋地发现共有8头牛:“大画家养了1头牛,我们比他还‘牛’。”我说:“能不能更‘牛’呢?…‘好!我们要养100头牛”。于是,有的幼儿用橡皮泥、胶粒等制作牛;有的幼儿为了让牛挤出新鲜的牛奶,画了许多草给牛吃,种果树摘水果给牛吃,用录音机放音乐给牛听,还骑在牛背上放起牛来……我们的“养牛场”越来越热闹啦!(见图)
幼儿每天记录着牛的数量,8、9、70、71..….“哎呀,100头牛什么时候才能到呀!”看来,幼儿确定了要养100头牛的雄心壮志。可是他们面对这看似遥不可及的数量,有点泄气。为了加强坚持到底的信心,我就为幼儿制作了一张“养牛排行榜”,在“养牛场”附近贴了一张1-100的数字表,引导幼儿制定近期目标,每次以整数10为界,10头10头地“冲刺”。“已经8头牛了,离90还有几头呢?…‘我们一起数数,87、88、89、90&qut;喔,还要再画4头牛啦!”于是幼儿又开始乐呵呵地去“养”牛了!就这样,幼儿每天更新着牛的数量,在“养”好一头牛的同时都会直按更改牛的总数量,养牛场里的故事也越来越多。(见图)
活动二:最牛的人
每个幼儿学做放牛娃,都过了一把“牛”瘾。此时三八节到了,大家都来夸夸我妈妈“最牛的本领”,继而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最牛”的人。如:警察叔叔,建筑工人等等。幼儿多么想模仿这些“最牛的人”呀!于是,我们真的玩起了模仿他们的游戏:
(l)点心师
玩法:结合生活流程中吃早点的环节,请值日生模仿点心师的工作,为大家配点心。(可以选择方便幼儿操作的自制果酱面包,夹心饼干等。)
(2)娃娃家的装修工人
玩法:运用正方形的彩色纸给娃娃家的盥洗室贴瓷砖。(幼儿可以从中思考瓷砖的不同排序方式和装饰方法。)
(3)交通警察
玩法:阅读交警指挥交通的图示,试着按照图示模仿交通警指挥交通的动作。
(4)建筑工人
玩法:将教室外的砖块用小推车运到“工地”上,并且把砖块垒起,模仿建筑工人造房子。最初幼儿只满足于垒高和反复地搬运砖块。之后,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开始探索:怎样推小车,砖块可以放得又稳又多;如何用更少的砖搭出又高又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活动反思
教学实践与游戏的有机链接
“养100头牛”的游戏是由集体教学“牛年话牛”后延伸的,“和画家比一比谁更牛”的动机激励着全班每个孩子都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刚开始幼儿不断地重复教学活动中学到的(运用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进行组合和添加,创造各种牛的图像)的方法来“养牛”:其中,有的幼儿通过不断地重复巩固了学到的图形组合和添加方法;有的幼儿发现其他同伴和自己贴的牛动作不同,于是开始尝试新的动态,每过几天,大家就会掌握许多种新的图像:随着幼儿对牛的图像的熟悉,他们开始将图形组合的方法迁移到使用其他材料上,并且自己找来泥工、插塑玩具等制作牛。所以,最后幼儿集体创作的“养牛场”,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种和环境上都比画家“牛”。
“养牛场”的游戏情景为幼儿提供了重复——练习——调整——提高——迁移的学习条件,使幼儿有机会在此情境里探索与实践,在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
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在一次次惊喜中玩得有滋有味,而且从中得到多样的收获。同时,我也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学做最牛的人”的兴趣,拓展出新的课程和游戏活动。
之二:从这里到那里:路——小区——人——商店
当孩子们在关注生活周围“最牛的人”时,化们也对马路上来往奔波的车辆,路边的广告牌,交通标志,感到好奇。于是“从这里到那里”的主题活动便成了提升幼儿经验的绝好契机。
活动一:四通八达的路
在活动刚开始阶段,我们常带领孩子们到幼儿园所在的小区/弄堂里走一走、看一看,并且帮助孩子一起将看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如周同的马路、建筑、绿化、楼房、便利店、水果商店等等。孩子们通过日常观察、搜集、分享交流,发现马路边是这样地热闹。借助于一次集体教学活动“长长的路”将孩子积累的原有经验提取出来,表达个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体验,并且通过绘画表现这个载体,去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后,孩子们将自己画的路和朋友画的路连在一起,大路连小路,就这样拼起了一张城市道路图。他们还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最满意的房子上代表“自己的家”,然后找画面上相距很远的“朋友家”,用走迷宫的方法玩起了做客游戏。(见下图)
活动二:我们的小区
教室门口这条“长长的路”还引起了家长们的兴趣,他们也和孩子一起走迷宫啦!甚至试一试走到更远的地方去,看一看哪条路能走得通?除了画面上已有的,这条马路上还有些什么呢?……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搜集到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有的带来了汽车卡片,有的拍了许多商店照片,有的搜集了各种房屋图片,还有的记录了一路上看见的各种标志。于是,大家决定把搜集来的各种资料布置在墙面上,还规划好住宅区、绿化带、商业街。就这样,既热闹又漂亮的“我们的小区”完成了!(见下图)
随着教室墙面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关注点也越来越多,于是相继开展了各种与建设小区相关的游戏:
(l)设计住宅楼
玩法:将各种纸盒用色纸包起,使其外型象房子。幼儿一次次来添加门、窗、外墙等等,让房子变得更漂亮。(教师可提供一些房子的图片供幼儿参考,每幢房子都可以月你添我加的方法逐步完成,见下图。)
(2)停车场
玩法:在小区墙面的下方布置三个地下停车库。幼儿可将搜集来的各种车子卡片按照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停车”。(见下图)
孩子们“停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按照颜色停;有的按照车子大小停;有的按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有的将机动车、助动车、自行车分别停在三个停车场里……他们常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也会尝试着运用同伴的方法试试看,甚至有些孩子开始在同伴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细化原先的分类。如:先将所有的车子按原先的机动车、助动车、自行车分别停在三个停车场里,然后再将每个停车场的车按颜色或者大小排列整齐,这种停放方法看上去最整齐了。
(3)看地图走迷宫
玩法:将幼儿搜集的幼儿园附近的商店、公共设施等照片和一条四通八达的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张小区地图。(见下图)
*试着走走、看看,从家到幼儿园的一路上会路过些什么?去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上遇到的一样吗?
*从幼儿园到电影院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每条路的长短一样吗?哪条路最短呢?f材料提供:大的彩色回形针。)
(4)种树
玩法:将正方形手_[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后形成各种“胖”、“瘦”、“高”、“矮”的三角形树冠,让幼儿感受三角形的千变万化。
()开商店
玩法:我们选择一些专卖小店作为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便于幼儿概括商店内的货品,发现某些共性的类别,更容易凸显不同商店的特点。首先将包好的纸盒当作小商店并确定店名,然后在各种广告纸上搜集相关的商品布置柜台,最后装饰小店的招牌等:(此游戏可以从桌面游戏中积累经验,延伸出各种幼儿感兴趣的开店游戏。如:食品店、鞋店等。
活动三:来来往往的人
在热闹的大街上我是人群中的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自己家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更远的地方,他们会接触到各种职业的人们:他们穿什么服装,用什么工具,每天在于什么对孩子都充满着好奇。教学活动“我在路上走”就是通过美术表现的形式引发幼儿进一步关注周围生活,关注周围的人。
有了模仿“最牛的人”的游戏经验,孩子们开始挑战更多的“职业”,邮递员就是其中一个?寄信游戏就在此时油然而生。
活动四:寄信
玩法:
*写信:我先和幼儿一起制订好每个人的专属地址——具体的“门牌号码”,并且将幼儿的大头贴贴在相应的位置。孩子们开始写信了,他们模仿写信过程,用各种图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写好的信包起,在信封封面上写好收信朋友的“门牌号码”后投入信箱。
*邮递员送信:邮递员打开信箱,把信件取出,按照信封上的“门牌号码”投入对应的信箱。将收信的信箱统一设置在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见图)。
下午放学后,幼儿便和家长一起将信箱中的信取出带回家了。每个幼儿收到好朋友的信后,都兴奋不已。
在孩子们热衷于玩寄信游戏的这段时间里,天天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例如:
*邮递员说:“今天有几封信寄不出去,因为写信人忘记写地址了。”
*洋洋说:“我今天收到一封信很开心,可是不知道是谁写给我的。”
*晓晓说:“我收到的信不是写给我的,因为信上写着203,我的信箱号码是302,一定是邮递员送错信了。”
*杰杰妈妈说:“这几天杰杰因为没有好朋友给他写信而伤心,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展开了一次次的讨论:
*写信的时候别忘了把收信人的地址写清楚,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大家一起来帮邮递员找一找“203”和“302”的信箱位置究竟在哪里。
*如果想要收到好朋友的信,可以先写一封信给他,等待他回信给自己。或者可以主动邀请朋友给自己写信。
幼儿在写信、送信、收信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间亲密的情感交流,也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时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融人了多种教育的元素。
活动反思
整体规划创设师生、生生、家园互动的学习环境
在本主题开展之前,我将活动室、走廊、墙面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试图通过活动室内外的空间创设主题情景,营造主题氛围。在思考停车场、小区地图、神树、开商店、寄信等游戏材料的设计和投放时,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玩具材料隐含的教育价值,也要考虑到与各大领域的联系和平衡,在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的同时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最佳学习机会。
首先,从“四通八达的路”开始,我注重给幼儿留出了大量参与布置小区的空间,促进幼儿迁移经验,引发幼儿进一步关注、搜集、探究的欲望,因为只有自己收集资料,幼儿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时常指着“我们的小区”墙面,和好朋友交流着自己知道的标记名称,介绍着自己带来的图片内容,相互间交流、传递着各自的经验和知识。我时常在和幼儿共同创设环境的同时,聆听着孩子们的交流、讨论,这样很容易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或者有价值的争论话题,踩准活动开展和推进的有利时机。
其次,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把幼儿在过程中的种种创意和表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甚至鼓励其自主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只要适时把握和调整即可),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关注自身周围的环境,并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引发幼儿生成新的疑问或想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最后,家同互动使活动开展更有效。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关注周同事物的敏感度和表现表达能力的大大提高,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他们开始通过家园联系栏、教室环境变化和网站等途径了解了最近主题活动的内容;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搜集和记录各种信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分享;主动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想法;甚至积极地充当起了“家长志愿者”。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为孩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让我感受到家长对幼儿同活动实践的认同和支持的重要促进作用。
就是在这种师生、生生和家园互动中,孩子们感悟、学习、分享获得的经验,也使活动室环境随主题的扩展不断丰富起来。
之三:春天在哪里
在“养牛场”的牛终于冲破100头记录之际,初春的脚步也渐渐临近。这时的牛妈妈一定是在生宝宝吧?是啊!春天正是小动物出生最多的季节,尤其对于小鸡小鸭等幼儿极其喜爰的小动物的出生,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因而,我想以此为切人点引发幼儿关注动植物不同的生长过程。
活动一:小鸡小鸭
教学活动“小鸡小鸭”就是抓住“小鸡小鸭孵蛋”这一线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鸡和小鸭的特征,学习对小鸡和小鸭不同的画法。将有趣的孵蛋过程和小鸡小鸭不同的生活习性联系在一起,使得认知、情感与表现融为一体。
活动二:不同的妈妈和不同的宝宝
活动后,我将一部分“牛”和“小鸡小鸭”请到了草地上,还相继贴上了其他的动物,如:猪、鸟、鱼等。之后,通过提问“鸡妈妈和鸭妈妈生下来的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那么牛妈妈生下来的宝宝呢?”引导幼儿思考。这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的图书。接着,孩子们的问题相继出现了:“为什么有的妈妈生的宝宝和自己一样,有的不一样呢?…‘除了鸡妈妈和鸭妈妈,还有哪些妈妈也会生蛋呢?…‘蝴蝶妈妈生下来的宝宝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始各自寻找答案。
活动三:它们都在长大
玩法:将各种相关的动物材料按照它们成长的顺序排序(以后可以加入植物的材料):排序的材料中有的是孩子在图画书上剪下来的动物生长图片,有的是幼儿自己记录后做成的卡片(可以自己画,也可以拍照片),还有的是家长收集来的玩具。
*小鸟分窝
鸟妈妈把小鸟喂养长大后,小鸟就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找新的鸟窝安家。教室里有一棵合欢树,树上有2个鸟窝,鸟妈妈有个宝宝,她会怎么分鸟窝呢?
幼A:“一个鸟窝住2只鸟,另一个住3只鸟。”
幼B:“还可以一个鸟窝住1只鸟,另一个住4只鸟。”
师:“如果再做个鸟窝或者多找一些鸟,那么分窝的方法一定会更多的。”
于是,孩子们开始做鸟窝、画小鸟,并且按照自己的喜好给不同数量的小鸟分窝。有的孩子甚至还把自己分鸟窝的方法用数字记录下来,并介绍给大家呢。
此处略去《小蝌蚪找妈妈》和《毛毛虫变蝴蝶》两个游戏内容。
活动四:一颗想长大的种子
除了动物以外,植物也会有它的生饫规律。但是在初春时节,校园里的小草没能钻出泥土,树枝上也没有暴出新芽…一于是,在植树节期间我先和幼儿一起在教室里开展了种植活动。孩子们自己选种、松土、撒种、浇水,天天期待着幼苗破土而出。经过不断地关注和期待,一棵棵幼苗终于破土而出,这是多令人兴奋的时刻。我又接着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幼儿继续关注种子的生长,如:隔天量量小苗苗的“身高”、做观察记录等。
接着,我们就开展了“一颗想长大的种子”活动,试图借助幼儿的观察记录,帮助幼儿梳理对种子生长过程的认识,进而引导幼儿进入无限丰富的想象世界,运用绘画、故事等多种方式,来具体表现种子发芽的情景,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
随着小苗苗越长越高,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趁着每天午间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在小花园散步,不难发现小花园也春意盎然起来:小草尖尖从泥土里钻出来,赤脚踩上去痒痒的;树枝上爆出了嫩芽,小手摸上去,软软的;玉兰花冒出了小花蕊,小鼻子凑上去,香香的;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身上,闭上眼睛感觉到暖烘烘的……幼儿在花园里自由结伴地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挖挖……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秘密,常常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在相互的交流中积累了许多直接经验。每次散步回到教室后我总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在花园里找到的春天。
应着上述小花园的观察之景,我相应地创设了一些活动。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小区里的人们又会忙些什么呢?孩子们看见小区里的花匠伯伯在种植、移栽、修剪花和树;爸爸妈妈带着小宝宝赏花、郊游。我们也开始讨论:“小朋友在春天里可以做些什么呢?”和爸爸妈妈和朋友一起去公园游玩,一定是孩子们最兴奋的话题。集体活动“游河”就是引用绘本《和甘伯伯游河》设讦的,活动中借助于划船游河的情景,对乘船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比较。设计扮演小船长带领动物去游河的创意表现方法,让孩子对动物朋友的特征感知迁移到创造表现之中,了解遵守规则与安全游河的关系,体会游河的乐趣。
活动五:绿地花坛
某日带孩子们春游时,看见绿化工人在养护草坪,整理花坛里的花朵。于是,回到幼儿园后,我们开始学着在教室墙面的绿地中和幼儿园的草坪边插上“养草期间请别踩踏”和“爱护小草的”标记……光是这样还不过瘾,幼儿还提出要在教室里造一个“绿地花坛”。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啊!既然孩子们有如此雄心壮志,我当然也要大力支持喽。
受绿化工人用许多小型盆花排列成大型绿地花坛的启发,我找来一些牛奶盒,剪去上面部分、留下底座、加入花泥当作花盆,再将塑料仿真草皮剪成和牛奶盒底座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提供给幼儿铺草坪用。看到准备工作就绪,小花匠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了,有的将勿忘我花朵修剪后插入“花盆”里;有的按照折纸步骤图,种上漂亮的郁金香;还有的负责铺草坪……几天后,我们的“绿地花坛”终于大功告成了,孩子们兴奋不已!“我们的小区越来越漂亮了。”
一星期后,豆豆提出:“今天花匠伯伯把幼儿园花坛里的花都换过了,我们的花坛也能变变样吗?”这个话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为“绿地花坛”种上新品种的花卉,设计新造型,有的甚至还拉着爸爸拍下自家小区门口花坛的照片模仿着摆放。我们的“绿地花坛”可是每星期都会变个样哦!
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梳理出一张活动网络图(见下图),从中发现:在进行的各主题、各活动之间都有着自然的联系和过渡,形成主题呈现样式的多样性,这也说明主题不一定是沿着某个脉络一通到底,或者是围绕单个主题内容如蜘蛛网状地不断扩大深人。它的开放性会使有关社会与自然的主题不断联系着、交叉着,相互推动发展着。原来蜘蛛可以织出很多不同模样的精彩的网。
中班下学期主题活动网络案例链接
1.牛年我最牛(养100头牛的故事)——教学实践与游戏的关系
2.从这里到那里(寄信)——环境与幼儿(师生、生生、家园)
3.春天在哪里(种子发芽,绿地花坛)——社会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