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生活化区域环境的创设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生活化区域环境的创设
摘 要:生活化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要实现小班幼儿教育的生活化,生活化区域创设是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从小班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及小班幼儿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理念,并总结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的三个要点,分别是“回归生活的角色扮演、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创设适当的环境规则”,这种以以“回归生活的角色扮演、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创设适当的环境规则”为主的生活化区域环境将是幼儿回归的生活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化 区域环境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生活之变化,使生活向美好的方向发展。教育是为了使人更好地适应生活,改造生活,而小班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更加要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当前的小班幼儿教育仍存在着与生活脱节的情况,这也导致幼儿无法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教育之中没有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也是造成幼儿教育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由此,笔者认为打造生活化区域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还原幼儿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成长,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
一、小班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一)生活维度
所谓“生活即教育”,生活本就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教育是人的重要部分,是知识的传承与人格的完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说教育在生活中存在,教育也是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对于小班幼儿教育来说,它与生活的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维度
皮亚杰认为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他们只能反映自身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前抽取事物的特征来进行逻辑思维。他们往往需要依靠具体事物和实物的表象作为思维作为思考的媒介进行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进行思维。[1]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决定着幼儿教育要以具体形象的内容呈现为主,以直接经验来引导幼儿与对世界的认知,加之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回归生活,创设熟悉的环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小班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背离
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里程。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取得的显著的进步,但就当前的幼儿教育的情况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总体都体现出与幼儿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班幼儿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要,教材上的内容是教育研究者及教师给幼儿确定的学习内容,对于具体教学情境、教学对象而言缺乏特殊性,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而多数幼儿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源于生活,教材同样的是研究者对于生活的提炼。教师交给幼儿的多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对知识进行二次开发,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幼儿个性特征,在此种情况之下,幼儿学习到的是干巴巴的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不利于幼儿灵性的养护与创造力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陈旧
小班幼儿的教育场所基本上是教室,幼儿在一个固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活动,而没有去体验生活,体验大自然。教师教学方法也相对陈旧,多以陈述式的教学来传授知识与技能,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纵使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游戏的尺度,对于游戏的目的与操作认识存在偏差,容易在游戏过程迷失教学的目标,非但没有起到开发天性的作用,反而导致教学散漫,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三、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小班幼儿生活化教育的探索
如何使得小班幼儿教育走向生活化的道路,笔者认为,创设生活化区域环境是一个可行的途径。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活化区域环境,它在现实活动中如何开展,下面笔者将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何谓生活化区域环境
要弄清楚生活化区域环境,首先要厘清区域环境的概念。那么,何谓区域环境。区域环境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笔者认为,生活化的区域环境是指一种模拟现实生活状态,与生活紧密联系着的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小班幼儿在生活化的区域环境之下,使得教学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进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生活化区域环境实践探索
笔者在小班幼儿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体验,笔者总结自己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创设了以娃娃家为主线,动手操作区、图书角、建构区为辅等主题内容。通过一学年幼儿园大教研活动及年级组小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的研讨,笔者认为回归生活的角色扮演、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及创设适当的环境规则是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的三个要点,下面将对这三点进行具体论述,阐述笔者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过程。
1.回归生活的角色扮演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是自己的家人,此外,幼儿对于生活中特定的人物角色所从事的生活内容也比较熟悉,所以生活化的区域环境创设首先要从角色扮演入手,让幼儿从熟悉的人物中学习生活,了解生活。比如,幼儿熟悉自己家人的工作岗位如:爸爸、妈妈是超市的营业员、操作师,爸爸是建筑师、奶奶会做汤圆等,这些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经验。所以,让幼儿模拟自己熟悉的人的生活,进行角色扮演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生活。在活动前笔者首先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操作,在活动时以娃娃家为主,比如扮演爸爸去工地建房子(搭建积木)、扮演妈妈上班(超市当营业员)及其他幼儿当作工厂的工人阿姨与叔叔一起制作相应的物品,再请一名幼儿当运送员将制作好的物品送到操作区等,这样就让幼儿在一个活动之中体验了多种不同角色的人的不同生活,丰富其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以往区域环境创设之内有着不同的小区域,每个不同的区域各司其职,但这种相对封闭与独立的操作设置方式使得本来就比较有限的空间资源现代更加局促,笔者认为,面对教室环境与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我们教师要做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使得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的现有需要,对教室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整与创设,在班内创设了以“娃娃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区为重点;以图书角、建构区为辅等主题内容。而这几个区域的内容比不是固定的,每个区域都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如动手操作坊区域,在创设中首先创设丰富的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在操作区中提供半成品的材料如:废旧报纸、挂历纸、尼龙袋、金丝条、橘子皮、木珠、贝壳等,在游戏开展时我首先以操作区为主,安排一些孩子们坐在临时创设的空间,将里面的材料搬到临时处进行操作制作成品,从而为超市做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创设既可以让有限的环境当作超市提供给孩子们买卖,又可以将开设操作区,而此时我将活动中这些材料既可以当操作区开展在平时操作活动中更加让幼儿在仿真的活动中感受体验生活,这样一个固定区域就变得灵活巧妙。
3.创设适当的环境规则
由于小班幼儿尚无区域活动的经验,他们很愿意进区活动,但规则意识弱,活动开展难,常发生串区、旁观、争吵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将会降低幼儿学习的效率,教师如果不作出适当的规则限定, 幼儿只会在操作出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违反了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的初衷。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呢?如在娃娃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在玩具盒上贴上相关的图形与图案,在玩具橱上也对应地做好这样的标志。刚开始时,孩子们对这些图案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一连几天孩子们还是没有意识将玩具盒送回相对应的玩具橱,只是对这些图案开始有了关注。于是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玩具盒上的图案,并问孩子:“这个玩具盒的家在哪里呢?”让孩子们看看玩具橱上的图案,经老师这么一点拨,马上就有孩子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老师的用意了。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许多孩子开始注意到将玩具盒送回相应的“家”。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也总会发现有个别孩子没有将玩具送对“家”,这个时候笔者会引导孩子们都来做小小监督员自己观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将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通过每次的区域活动幼儿取放玩具的过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归放玩具,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提供孩子们各种有趣、易懂的图案,让图案成为标志,帮助儿童正确行动。同时,所使用的标志将数、形、颜色等概念的有机渗透,使幼儿在形成物归原处习惯的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这样,不但引导了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还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邓铮.面向幼儿生活世界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21.
2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游戏概念辨析[]. 基础教育研究,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