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家园同步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家园同步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是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整
体。而家园密切配合,以幼儿园为主体,使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与幼儿这两个没有交点的二维平面空间,
融为幼儿园--幼儿--家庭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空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家园同步 幼儿园 家庭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者对幼儿的教育只有是同方向、
同步调才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教育目标。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但回家后就另一个样
儿了。”这就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不一致。孩子这种不一的表现将会影响到最初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从
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呢?
家园同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共同努力
一、就家庭来讲,应明确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
幼儿园教育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而家长
则往往主观臆断,在教育孩子时没有科学的目标,盲目的跟随社会上的某些营利组织的宣传,让孩子学这
学那;或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教育孩子,与幼儿园的教育背道而驰。
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多识一些字,多学到一些知识,而幼儿园则注重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
儿园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的家长却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下,你就狠狠
打他两下”;幼儿园引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学着自己做,而家长则往往包办代替。如果家庭和幼儿园
在教育目标上不能取得共识,就无法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目标上取得共识。首先家园双方在教育总目标上要取得一致的认知:即,教师与家长都应在体
、智、德、美诸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为了实现总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即大
、中、小班),将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分解学期目标、月目标甚至周目标,每个教育活动都是以这些目标
为准绳的。例如:在小班阶段的教育目标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就细化到诸如学会自
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独睡等等。而家长如果能把家庭教育的总目标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并且在具体
的教育目标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家园同步教育,就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家园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家长与幼儿园联系可通
过多种方式:
1、利用接送孩子时间与教师沟通
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可与老师三言两语作简短的情况交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告诉老师,同时也可从
老师处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以便配合教育。
如果孩子在性格上有明显缺陷或行为习惯方面问题较大,而采用上述方法尚显不足时,则可与幼儿园老师
约定时间专门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制定教育方法。
2 、利用“家校路路通”
学校已经开通了“家校路路通”有些家长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可以通过此平台用短信
或网络与教师联系,沟通孩子的表现。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
3、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以及孩子在园的表现,幼儿园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
如“六一节”的庆祝活动,“家长助理”等;“家长开放日”更是面向全体家长。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家长
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可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水平,从中发现许多
在家里看不到的情况,知道孩子的优缺点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同时也能看到孩子间的差距,从而更
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园配合教育。
(三)密切配合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
幼儿园各班都有“家长园地”,里面定时的会张贴每月的教育主题及内容,其中有些教育目标是要求
家园密切配合进行教育的,有些教育内容只有通过家长的督导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还会通过“家校路路
通”与家长交流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例如:幼儿园教育孩子认识春夏秋冬的一些常识,家长可以在社区里或者带孩子到野外去观察四季的
一些代表性特征。幼儿园教育孩子要讲卫生,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培养孩子良好
的卫生习惯。
其实,做到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并不是难事,只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做教育的
有心人,是随时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只要家园配合一致,定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进步的。
二、就幼儿园来讲,有以下方式促进家园共育
(一)家长联系会
根据教育的需要举行各种形式家长联系会。
一种是向家长公布教育工作计划,使家长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并请家长对教育方案提出意见和
建议。例如,在新生入园前,召开新生家长会,公布教育方案,详细介绍教育目的及方法。通过交流,幼
儿园的教育方案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理解,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正是由于家长的配合,新入园幼儿的
情绪在一周内就得到了稳定,顺利地度过了不适应期。
第二种是根据家长需要而举办的专题讲座。幼儿园可以请资深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针对家长的教育困惑
举办专题讲座。
第三种是针对幼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家长委员会。
第四种是每当遇到较为重大的教育活动时,邀请家长利用放学来接孩子的时间进行协商,征求家长的
意见与建议。例如,小班开学初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克服焦虑情绪,适应集体生活,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商
教育方案;中班阶段,为了开好中秋晚会,与家长共同讨论活动内容与活动程序;在大班幼儿即将毕业的
前夕,大班家长自发地组织了一个领导小组,主动与班上老师协商,设计毕业活动的内容与程序。在协商
会后,老师和家长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作出各自的努力。
(二)家园互访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心理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根据
因人施教的原则,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家园互访,可以加强家园双方对幼儿的了解。
每天入园与离园时间是家园互访好时机。此时,家长们可以主动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表现,教师也可以
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家园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只能让个别家长与教师有交流。而家访则能
兼顾较多的家庭了。
通过普通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孩子在家的表现,还根据孩子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进行更
深入细致的专访。例如,有个小朋友不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问题,常常以推、拉、拽的方式对
待小朋友。在对家长的专访中,了解到他是受家长做法的影响。我们就要求家长改变习惯,尽可能给孩子
以好的影响。在家长的配合下,这个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家校路路通”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情况。
(三)调查
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幼儿园可以进行多种问
卷调查,如:“幼儿责任心的调查”,“幼儿集体主义情感和行为的调查”等。这些可为幼儿园有针对地
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幼儿提供可贵的依据。
除了专项调查,还可根据教育活动需要设计调查表,以保证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为使新
入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小班可以设计“幼儿主动适应新环境观察记录表”,在开学的第一周每天由
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填写。家长通过表格了解幼儿当天在园中对教师的态度,对同伴的态度,在游戏中以及
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情感疏导。与此同时,家长将幼儿回家后对幼儿园的反映如
实填写在表格中,使老师能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这能使幼儿很快适应新生活,为下一
步的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家园信息交流
为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园的情况和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幼儿园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幼儿成长纪
录”。
在“幼儿成长纪录”中,有孩子们在园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有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与希望以及对家长的具体
要求;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与感受。一本成长纪录,记录下的是孩子在各阶段的不
同表现,联系起的却是家园对孩子的共同的期望。
每班的“家长园地”除了向家长介绍教育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家园配合的具体要求外,也向家长介
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经验。
(五)家长直接参与配合教育
通过家园共同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使幼儿的情感与行为得到良好的
培养。
小班孩子在入园前对集体生活充满了陌生感与恐惧感。为了让幼儿树立对集体的良好印象,开学前,我
们举办了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快乐接待日”活动。在活动中,家长配合教师向幼儿介绍班上
的两位位老师;带孩子挑选他喜欢的标记,和孩子一同辨认自己的座位,找一找自己的小床,看一看茶杯
架和毛巾架上自己的小标记在哪里;家长还向教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又和孩子们在活
动区里一起玩,一起乐。回家以后,家长还和孩子一起回忆那段快乐时光。在家长的感染下,孩子们对幼
儿园充满了向往。
为了巩固幼儿爱集体的情感,请家长一起参加自然角的建立工作,以此作为孩子与集体相连的纽带,
增强孩子对集体的关心与爱心。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当然,我们更不能忽视
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
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对于家园关系的出发点
是家园的密切合作,而其落脚点是“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想必这也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
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希望。让幼儿园与家长携手,为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
进孩子的发展。
-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的策略
- 下一篇:科研论文:以环境创设为基点让小班幼儿爱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