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科研论文 >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童谣学习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童谣学习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09 阅读: 字体:
.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童谣学习

我们以常规童谣阅读与朗诵为切入点,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断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童谣儿歌优美动听,节奏感强,并富有童趣,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载体和应用工具。孩子们在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童谣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童谣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并能轻松、快乐地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前阅读技能是十分有益的。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儿歌内容活化为生活。

探索童谣的特质,以教材为框架,以幼儿面临的实际为内容,让幼儿进入交际体验状态来理解儿歌,并尝试通过童谣让幼儿在理解中自主创编。幼儿的学习是单一的,而为了让幼儿真正的将童谣念唱无所不在,运用童谣成为属于自己张口就来的小儿歌,首先在童谣熟悉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根据幼儿游戏的兴趣随口编唱的儿歌、顺口溜,及时发现幼儿的创编契机,有效的激发幼儿在游戏时的参与性。另外,在选择童谣学习上联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扩充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积极情感、良好个性、创造性思维等。

二、在阅读环境中渗透儿歌

利用图文并茂的“童谣儿歌”帮助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的身心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对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图文并茂的读物特感兴趣,他们喜欢接近这样的阅读材料,会主动翻阅、说说、讲讲。因此,我们将新儿歌和已学过的儿歌添加上孩子的动作照片制作成各种图文并茂、易操作、色彩鲜艳、游戏性强的语言操作材料,吸引幼儿边玩边学习儿歌。事实证明,这些图文并茂的诵读材料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主动阅读的小帮手。

三、探索“三化”早期阅读教学,促进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1.“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研究中觉察到,孩子们对比较熟悉的童谣、常见的童谣、自己喜欢的童谣会主动地多次接触,而且善于在唱诵童谣的过程中认读童谣中的字宝宝。对于出现在这些童谣中的字宝宝,孩子们能在无意之中去感知、接受,记忆时间也比较长。基于这样的经验积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来渗透童谣教学内容,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巩固和熟悉童谣儿歌。利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来进行的“生活化”童谣教学,更能促使孩子们对童谣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读读、唱唱、玩玩中不经意地习得了许多童谣,促使幼儿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巩固认知儿歌。

2.“艺术化”教学使幼儿的智力得以滋养。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模仿性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那么如何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将书本上的语句完全赋予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自主创编,我认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向,而作为教师,我只是会将孩子的语句照搬进到童谣里面,或者做些适当的一些词语修饰,将孩子的创作真正地归还给孩子。总而言之,以“创编儿歌 ”活动为载体的艺术化教学手段使孩子们认识了许多自己所关注的字宝宝,而且,这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摩擦,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智力、阅读欲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因为只有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想象、记录、整理、阅读,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字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地使他们学会主动想象、自主有效的学习、记忆儿歌。

3.“图书化”童谣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了想象、概括。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会接触一些情节生动、叙事性比较强的童谣,叙事的跳跃性是童谣的特点之一。如果教师按传统的教法进行教学,幼儿就难以理解童谣的内容。对这类童谣我们运用“大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对图片仔细观察,判断分析,激起幼儿的想象,引发幼儿进行总结性概括,充分挖掘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力,并从中运用开放式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已有经验与儿歌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