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激励措施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科研论文:激励措施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班级管理是幼儿园老师的重点活动,是完成教育教学,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证,已经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重视。激励,作为启发和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班级所运用。本文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作出了阐述,总结了常用的激励方法在现代班级中的运用和使用激励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激励方法以及激励方式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激励 班级管理 作用 激励方法
一、激励的定义
所谓激励,就是班级者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活动环境,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班级幼儿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班级及幼儿的系统活动顺利发展。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班级幼儿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活动环境,来满足班级幼儿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活动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符合班级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班级期望的幼儿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幼儿个幼儿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活动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活动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对班级幼儿个幼儿的了解,到对幼儿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幼儿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班级班级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了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教师活动的劳动“成本”。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班级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班级幼儿实现其个幼儿目标,即达到班级目标和幼儿个幼儿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2 、激励的类型
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就是做好激励活动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幼儿的生理方面,是对幼儿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幼儿的心理方面,是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满足。随着幼儿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赞美、得到理解等。
(2)正激励与负激励。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幼儿的行为符合班级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幼儿的行为不符合班级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
(3)内激励与外激励。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引发的、源自于幼儿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引发的、与幼儿本身期望的行为无直接关系的激励。
二、激励理论概述以及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幼儿的需要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因为幼儿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通常用数学公式表示: 成功= 幼儿能力×激励。因此,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和幼儿的需要理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激励可以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提高班级素质,使幼儿能自主管理,和谐共进。这就要求幼儿有较高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以往我们过分强调幼儿个体的能力,认为一个好的班级完全由幼儿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班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幼儿,可见好的素质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幼儿的个幼儿能力。高素质的班级管理=激励水平(积极性)×幼儿能力 ×适宜的活动环境,我们可以看到, 高素质的班级管理与激励水平、活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活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幼儿能力再高,如果没有活动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
(2)激励可以挖掘幼儿的潜力,提高幼儿能力。挖掘幼儿潜力班级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幼儿也是一样,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幼儿能力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班级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班级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
三、班级激励方法的选择
1、为幼儿提供满意的活动环境
热爱一项活动是做好这项活动的前提。为幼儿创造一份满意的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包括班级必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必要的工具、完整的活动信息以及完成活动的各种协调等。
很多班级只关心幼儿的活动本身而忽略了为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幼儿所处的活动环境是幼儿活动时随时可以感受到的,若环境对幼儿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幼儿会有持续的不满。当幼儿总可以感觉到环境的不适时,班级无论怎么激励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的。
(2)幼儿的技能特点、性格特点要与活动内容相匹配。
班级往往认为幼儿的素质越高,活动越出色。我们可以假想一下,让一个能力强幼儿才去干一份平淡、简单的活动,结果会是怎样。长时间活动后,这位幼儿一定会放弃活动离去。
幼儿能力过高,对活动提不起兴趣;能力过低, 无法完成活动,也不会对活动有兴趣。只有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才会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才会有积极性。
(3)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具有一定挑战性。调查表明,当幼儿按部就班地活动一段时间以后, 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下滑趋势。
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例如负责为植物浇水的幼儿,每天从事一样的活动,较长时间后,积极性就会下降。如果适当调整其活动内容,扩大其活动内容,采用活动轮换,就会再次提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因此管理班级时,活动内容较为丰富,班级鼓励其在活动上的创新,增强活动的挑战性,就可以有效地激励幼儿。
(4)为幼儿制定未来活动。
无更进的活动不能使幼儿长期保持积极性,选择活动时幼儿非常看中的就是“还能怎么发展?”,没有幼儿会满意没有前途的活动。因此,班级要制定未来规划, 让幼儿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发展机会。例如:幼儿捡垃圾,受到老师多次表扬爱护班级环境,长期如此,慢慢就会懈怠,如果此时能设立 “班级环境卫士”称号,幼儿又会非常积极参与班级环境治理工作。
以往,班级管理中很不重视这点,很多幼儿不知道自己将来能怎样,发展存在很大盲目性。如果班级能够重视幼儿未来的规划制定,充分了解幼儿需要和发展意愿,结合班级实际,为幼儿提供适合其要求的提升道路,使幼儿的个体发展与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幼儿才有动力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幼儿未来发展规划设计,是一种长期激励措施, 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
四、如何让激励措施持续有效
1、制定激励性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1)激励性的奖励政策的制定。
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激励水平。研究发现,从班级内部来讲,幼儿关心奖励的差别程度高于对奖励水平的关心。所以,奖励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班级的奖励水平与其他班级的奖励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班级按贡献定奖励。只有保证公平,幼儿才能正常活动。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奖励水平。高的奖励水平可以形成对外优势,让幼儿有成就感,认识到班级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提高活动积极性。
(2)设置具有激励性质的奖励项目。奖励是幼儿激励的一种补充形式,“恰到好处”的奖励也是具有激励效果的。
首先,采取弹性奖励制度。不同的幼儿对奖励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喜欢物质的,有的喜欢精神的,可谓众口难调。以往班级给予幼儿一样的奖励待遇,一定会有部分幼儿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采取弹性奖励制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弹性奖励制度给予幼儿选择奖励的机会,允许幼儿把个自己需要与所需奖励结合起来。另外,班级还把奖励与活动时间联系在一起,能为班级发展提供榜样的幼儿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班级对幼儿的人文关怀,这样更有利与长期激励。
其次,保证奖励的质量。拿一个简单例子来讲,很多老师都会用红星星贴纸来奖励孩子,, 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奖励措施,但是老师往往疏忽了一点,幼儿对贴在身上的东西都喜欢玩,被他们一玩耍,贴纸要么是不粘了,有么是遗失了,幼儿抱怨不断。因此,加强对奖励项目的管理才能起到奖励应有的作用。
2 、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以幼儿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管理,是现代化班级管理的需要,是激励幼儿的重要手段。 班级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授予幼儿恰当的权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愿望。任何幼儿都不想只是一个执行者,都想有参与决策的需要。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不仅可以激励幼儿,还有利于班级的长期发展。 授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授权恰当。权力过大,幼儿无法驾驭;权力过小,幼儿无法完成活动。只有恰当的授权才有激励作用。 授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授权后,不要对幼儿的权力乱加干涉,否则会使幼儿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恰当的目标,激发幼儿的动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激励的作用,是因为目标是班级和个体幼儿的奋斗方向,完成目标是幼儿活动结果的一种体现,是幼儿成就感的体现。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置,只有恰当的目标才有激励效果。
首先,幼儿的目标要与班级目标一致。班级与幼儿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 两者之间往往会有矛盾,协调好矛盾,使班级与幼儿的目标一致是目标激励得以实现的基础。在班级目标中分离出幼儿的个幼儿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目标必须是恰当的、具体的。目标恰当是指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高的目标,幼儿无法完成,会挫伤幼儿积极性;过低的目标,幼儿无法在完成目标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既具有一定挑战性,还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目标具体是指目标不能含糊不清,最好有个量化的目标,这样不仅完成起来更有目的性,还便于评估。
要想实现这些要求,就要求老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与目标执行者的沟通。了解其需要和能力,这样才能制定出恰当的目标。 最后,当幼儿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要及时反馈给幼儿,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要对完成目标的幼儿予以奖励,认可其活动成果。
(3)鼓励竞争。
很多老师害怕班级内的竞争现象,认为这样会破坏班级的秩序。其实,只要老师对竞争进行合理引导,竞争还可以起到激励幼儿的作用。
对于班级中的后进幼儿,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班级里的先进幼儿,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在班级内提倡个幼儿竞争,提倡团队竞争,激发幼儿的活动激情,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班级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是必须的。竞争的有序性除了靠道德约束外,班级也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规范竞争。
(4)营造有归属感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塑造将成为现代化班级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当班级的文化和幼儿的价值观一致时,当班级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幼儿的尊重时,幼儿会与班级融为一体,幼儿会为自己的班级感到骄傲,愿意为班级奉献自己的智慧。
良好的班级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是尊重幼儿。尊重是加速幼儿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幼儿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幼儿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凝聚力的形成。尊重幼儿,是幼儿本管理的体现。
二是强调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强化团队协作。
三是鼓励创新。
3、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细节是管理的缩影。在细节上体现对幼儿的关怀,是真正贯彻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蹲下来说话、一声问候更能体现班级对幼儿的重视。班级对细节上的疏忽往往会使幼儿产生口是心非的感觉。
另外,还要注意,班级领导者的示范作用。班级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作为领导者如果做不好的话,还怎么去要求幼儿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班级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很多,但仅仅知道这些方法还不够。要想让激励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很多班级在激励的思想、原则上把握不够,在对激励的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很多误区,往往采用了激励手段,也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所以,要考虑是否忽略了其他方面,希望本文对老师们运用激励方式管理班级有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