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7海上日出教案
教学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重点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课时两课时 海 上 日 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段导读:写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⑦“镶”字写得较形象,请你具体解释一下。]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⑧“透”“染”二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句导读:作者直接抒怀,写太阳把周围的一切都照亮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⑨用这句话结尾有什么好处?] ❸分辨:区分;辨别。⑦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奇特美丽的景象,也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光芒不可阻挡。 ⑨重点句解析:作者采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海上日出”这一雄伟壮丽而又少见的伟大景象。作者在赞颂太阳透出黑云重围给大地带来强烈的光芒和力量时,也表达了自己欢欣鼓舞、无比激动的心情。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不怕艰难险阻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一刹那”“分辨”等词语。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鲁迅赞扬他是一位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80年代以后被誉为“文坛泰斗”。200年逝世。二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练习口述图意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边叙述。课文的插图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刹”的左下边不要写成“木”。(2)检查交流学习新词的情况。一刹那:极短的时间。“刹”也读shā,如:刹车。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课文层次。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自然段):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一 导入二 读课文,听音乐,想象作画(学习第3自然段)2.边画边悟,然后用一两句话描绘所画出的图画。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2)冲破:速度快。(“冲破”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段描写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么特点。(颜色、光线变化多、快。).有感情地读课文,修改自己的图画,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1.默读课文,相互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描写了“云薄”“云厚”两种情况。)云薄:阳光透过云缝射到水面上。染: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时形成的颜色就不同,像染料染过一样。(说明作者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1.齐读第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句型?(反问句。)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1.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看拼音,写词语。2.选词填空。(1)一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范围—(界限) 奇观—(奇景)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理由。巴金(1904~200),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和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那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作者在这里观察得很仔细,并且联想丰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就是最引人入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还要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景物写逼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