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儿歌童谣与早期阅读
关键词:儿歌 童谣 朗朗上口 趣味
儿歌、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饱含着沉甸甸的爱的文学营养。正是因为人们享受过这样的营养,才觉得儿歌童谣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所以人类在很早的儿童早期教育中,就选择和运用了儿歌这种样式来教育幼儿,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文学滋养而变得富有爱心,富有智慧。幼儿园早期阅读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而儿歌童谣又可以丰富幼儿的早期阅读,幼儿在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儿歌和童谣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儿歌、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童谣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儿歌、童谣可以丰富幼儿的早期阅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与想象力,丰富幼儿词汇等,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中的儿歌、童谣教育。有的人小时候学的童谣,一直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还记忆犹新,就是因为童谣的特点决定的。
一、儿歌、童谣的特征与教育价值
1、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主题单一,让孩子们容易记住。如: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结构简单、易唱易记。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基本句式。短小、单纯,如:“《幼儿园》: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只有短短四句,就把老师和小朋友的感情拉近了,又教育了幼儿要愉快来园,易诵易记,朗朗上口,合辙押韵。
3、想象丰富,富有情趣:如《月儿》“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把月亮想象成小船、银盘,亲切而又生动。富有情趣的童谣符合幼儿园的年龄特点,更易吸引幼儿,更易学易记。
4、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儿歌童谣的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折叠摇篮曲:主要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游戏歌: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找朋友》、《丢手绢》、等都属于游戏歌;数数歌: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如:传统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例如,《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连锁调:例如《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连锁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绕弯、咬嘴,又要求读得快,重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如河南的童谣《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如:“小珍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还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儿歌童谣的教育价值:儿歌、童谣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首先,启迪幼儿心智,孩子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儿歌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
其次,可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儿歌的内容,特别重视情感和趣味,能够陶冶儿童性情,变化儿童的气质,使他们养成活泼、爽朗、优雅、天真的性格。
折叠文学教育:可以丰富儿童的字汇,增强儿童的表达能力。儿歌、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浅白而简练的。由于浅白,使儿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由于简练,使儿童容易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
二、幼儿教师如何教幼儿学儿歌、童谣
1、利用图画激发兴趣
色彩、图画对幼儿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儿歌的兴趣,我们可以从看图入手。比先激发其孩子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比如,教儿歌《小雪花》,我就先出示雪花的图片(如果是刚好遇到下雪天就更好了),孩子们就联想到玩雪的各种趣事,一下子就来了劲头,兴趣浓厚,所以很快就学会了儿歌。
2、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
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基于幼儿期孩子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缺少兴趣,而利用游戏加以诱发,则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儿歌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于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学习儿歌。把学融入玩中,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还可以在教儿歌、童谣时加上动作,配合形象的动作也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另外,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可以利用儿歌,边说边玩,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我们大班小朋友在玩游戏时,老师领幼儿念儿歌:小苹果、大鸭梨,马连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孩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很开心,很愉悦,活动效果很好。
3、与音乐相结合,赋予儿歌生命力
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学儿歌时,可以把一些特别押韵,每行字数一致的儿歌,编成简单的rap,让孩子们边击掌边念儿歌,效果相当不错。在儿歌中加入音乐节奏及旋律后可以使儿歌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幼儿对这种形式比较喜欢,同时也不易遗忘。儿歌加上节奏后,就会使儿歌更具生命力。
幼儿注意力差、好奇心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他们厌倦,不仅学不到,还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很好。因此,在儿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儿歌内容,不断变换教学的方法,让孩子由被动的学习变成爱学,想学。
4、家庭也是儿歌童谣教育的重要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也是最亲近的,家长在家丰富孩子的儿歌、童谣,有很多方法。如:由浅入深,由难到易:孩子学习儿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家长不能心急,开始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有趣的短小的儿歌、童谣,逐步增加难度;经常让孩子朗读给自己和别人听。在大家的赞美声中,孩子能够获得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今后朗读会更有积极性;重视对孩子的朗读评价:家长可以在朗读实践中引导孩子揣摩、领悟语速、声调等,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孩子朗读时,家长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可以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分析,让孩子经常读有所得;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我:多鼓励,可以让孩子克服胆怯心里;激发幼儿对儿歌、民谣的兴趣。
孩子学习儿歌、童谣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阅读。我们要在孩子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孩子每读完一首儿歌、童谣,成人可以引导他说说感想和体会,从而启发孩子在朗读中求知。
. .